首页 > 古籍 > 周易正义 » 正文

(李向东)中国古代易学名著中的吉祥物——唐孔颖达

2023-06-27 15:57

推荐阅读古今易学名著: 1.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 2.清 李光地《周易折中》 3.现代 高亨《周易古今注》《周易大传今注》 思考: 从你所关心的某一角度,探讨《周易》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卦辞: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坤卦爻辞: 初六,履霜,坚冰至。任何事情都是有迹可寻的。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不用花脑筋无所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文采可以正固。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没有功业却有好的结局。 六四,括囊周易正义蛊卦,无咎无誉。收敛,没有灾难也没有称赞 六五,黄裳,元吉。了解处境,有适当的反应就是吉祥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阴气受到阳气猜疑发生争战 用六,利永贞。能够守住位置就不错了 厚德载物——坤卦滴水石穿——柔弱胜刚强 坤卦的启发: (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用来承载万物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利而德不孤” 内心真诚严肃,言行表现正当 (2)处在任何位置都要有因应之道。

三、《周易》与中国文化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四库全书总目》的易学史总结:“以义理为《易》之根本,象数为《易》之末。” 此观点是对《周易》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 《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易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认识论等,而不在于其筮占迷信、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灾异学说等。 象数与义理 象数: 象,指卦象、爻象,主要用于观察物象; 数,指筮数、爻数,主要用于占筮、定卦。只有通过八卦来观察物象,结合占筮,探索天地万物之理。 义理:指《易经》经文的含义及其哲理内涵 义:指卦名、卦辞和爻辞中的几种意义系统; 理:指《易经》在上述意义系统中所蕴含着的哲学原理。 孔子晚而喜易。他对易的态度是:“不占而已矣” ,即认为善学易的人,不必去占筮。他的治易方法是“非安其用,而乐其辞”,强调“观其德义”,要探讨《周易》中的“天之道”和“民之故”,探讨《周易》中的义理思想。 战国时期,《周易》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卜筮之书变为哲理之书。 除儒家外,先秦的道家、阴阳家、纵横家以及诸子之学,大都是从哲理的角度来解说和运用《周易》的,主张以德、以义理解《易》,把《易》从占筮迷信的泥淖里拔擢出来。

它们和《易传》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乾、坤二卦的卦象性质,论及君子应当效法天之健,自强奋斗永不息止;效法地之德,容载万物,宽厚待人。 《易传》确立了《周易》在中国哲学与文化史上的理论价值。《易传》在形式上继承了《易经》卜筮结构框架,但在内容上则完全摒弃了宗教巫术,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结构严密、体系完整的哲学论著。 把《周易》作卜筮书来读、作哲学书来读、作历史书来读。 “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周易》会算卦”:意即学《诗经》可以培养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学《周易》可以培养我们预测事物发展的能力。 《周易》是解读中国文化的万能钥匙 《周易》的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可以解释和运用于中医、军事、政治、艺术、男女爱情等等…… 《周易》包含乐理。它告诉我们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天籁、地籁与人籁的合鸣,这种律吕和谐之美,是音乐的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境界。 中国书法绘画的虚空、浓淡、轻重、疾徐、刚柔、向背……此为书画的阴阳之道,也是《易》之道。 中医追求的疗效是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中和境界,中医的方法是阴阳五行、辩证施治,此为《易》理。

中医学理论与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充分运用象数思维。历代的医学名家都把学习、掌握、领悟《周易》的方法作为名医的条件。 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无一不同于《易》理。中国的儒、释、道也都与《周易》密切相关。 源自《周易》的部分词语 自强不息(乾卦·彖传) 殊途同归(系辞)原始返终(系辞) 否极泰来(否卦、泰卦) 群龙无首(乾卦用九) 乐天知命(系辞) 虎视眈眈(颐卦六四)洗心革面(系辞)云行雨施(乾卦·文言) 无妄之灾(系辞)谦谦君子(谦卦·象传) 革故鼎新(杂卦传) 不速之客(需卦)九五之尊(乾卦)三阳开泰(泰卦) 文过饰非(賁卦)见几而作(系辞下)天地玄黄(坤卦) 止所当止(艮卦)井冽寒泉(井卦)以上临下(临卦) 用晦而明(节卦)立竿见影(参同契)正大光明(离卦) 设险守国(坎卦)至日闭关(复卦)乱极必治(蛊卦) 防微杜渐(坤卦)观我朵颐(颐卦)物极必反(泰卦之义) 结绳而治(系辞)枯杨生华(大过卦)翰音于天(中孚卦) 《周易》奠定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 现代学者从历史、文化、中西对比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抽象概括,归纳起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下列基本特征: 整体系统化思维 辩证思维 直觉思维 唯象思维 历史唯圣型思维 主体意向型思维 均衡和谐型思维 大一统思维 重效验、讲实用的思维特征 循环往复、终而复始的思维特征 佛教的顿悟、内向性思维 《周易》中的整体观、辩证观、唯象思维等正是传统思维方式形成的源泉。

《周易》正是通过它蕴含的这些思维精华,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发挥了巨大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中西 观察事物由宏观到微观由微观到宏观 宇宙观元气论原子论 思维方式宏观把握微观分析综合分析重形象重逻辑玄虚实在 政治 国家、民族、社会个体、个人、人权(以整体利益为重) (以个人利益为重)中西 生死观 气聚成形,气散归虚精卵结合而生 宗教 重生(投胎往生)重死(灵魂安置) 处世态度趋时尚中标新立异 文化整体文明个体自由 医学综合平衡分门别类 餐具筷子(聚合)刀叉(解析) 表达方式 委婉迂回直率畅达 指示事物 由大到小由小到大 《周易》与中华民族精神 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精神风貌。这种民族精神是在民族文化的深层次中,经过长期积淀、塑造而成的,它反映了民族精神文化的一般性特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不仅长期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且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在中国人的人生价值意识、时代忧患意识、社会改革意识、文化包容意识,以及自强不息、谦恭俭让的民族性格中都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

1、“吉凶与民同患”的时代忧患意识 《周易》中反复强调了“惧以终始”,以求无咎的忧患思想。 如“朝乾夕惕”、“居安思危”、“外内使之惧”、“困穷而道”等。特别是《易传·系辞》中提出的“吉凶与民同患”、“明于忧患之故”等命题,强调了时代忧患意识。个人的吉凶祸福与天下之忧是远不能对等而论的。这里要人们增强洞察时艰、体察民情的群体意识,不仅要“与民同患”。而且要深知忧患的本质与根源,为消除群体忧患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革去故,鼎取新”的社会改革意识 《周易》是讲“变易”的书,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在于变通,“穷则变,变则通”(《易传·系辞下》),被视为客观必然规律。对社会而言,变革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事情。 《革卦·象辞》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 日月交替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发展规律,商汤和周武王的革命,也顺乎社会发展潮流,符合社会人多数人民的意愿。所谓“应乎人”是要为民请命,为民变革。取得民众的信任,是变革成败的关键。 3、《周易》的理想人格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概而言之,是论“天道”、“地道”、’‘人道”,阐述的是宇宙的普遍法则和哲学的一般方法,但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确立人道。

即依据天道、地道来阐明人道,“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书总目·易类》)。 “人道”在《周易》中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儒家的道德说教,而是规定了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应取的基本态度,论述了人在不同环境中应有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举止,即人应有的人格。 一般来讲,《周易》对理想人格分为两类: 一类是观念上的理想人格,即“圣人”,他是尽善尽美的人,是最高的理想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千百年也出不了几个。 另一类是现实中的理想人格,即“君子”,他是比较完美的人,是较高的理想人格,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我努力即可以达到。理想人格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榜样力量。因为,它具有一个群体或民族共同认同的道德情操、卓越才干和精神力量。 《系辞·上》说:“(《周易》)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酬酢”即应对,“佑”即助。此句是说道、神、德、行可以应对万物万事之求,佑助神化之功。 《周易》正是从“道、神、德、行”四个方面去阐发理想人格的。 “道”构成了理想人格的本体论基础。 在《周易》看来,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现实的具体的东西并不具备永恒的价值,只有“道”才是普遍永恒地存在,永远发挥作用。 “道”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之道,是指宇宙的基本法则。

人们只有在掌握了天地之道的变化,并效法它而与之合流,才能使其生命、生活具有永恒的、绝对的价值,使其人格变得无比高大完美。 “神”是指理想人格在不同条件下,运用“道”于具体事物上所显示出来的无穷智慧和精神力量。 “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是精神无比复杂和丰富多样化的体现,它表明人的精神并不一直停留在某种特定状态下,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这样,“神”也就显示了人格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可变性,说明了理想人格在精神发展的广度、深度两个方面具有无限的潜力。“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上》),都是强调人应该根据客观法则和特定条件,以决定取舍周易正义蛊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身蕴含的各种可能性获得充分展开。 “德”是以“道”接物,处理社会各种矛盾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周易》中把卜筮用语“元亨利贞”比附为“仁、义、礼、正”,称之为理想人格所必备的四种基本美德。在它看来,人有美德可以感化人,获得人们的同情、信任和支持。 “行”指理想人格应有的行为和功业。 孔孟言论的重点是强调人们的行为动机要合乎道德法则,《周易》注意的则是采取适当的行为,使事业获得成功。在《周易》看来,完美人格的行为应该是顺应宇宙法则并遵循一定的道德观念,其追求的目的则是“广业”。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 《周易。乾·象传》在解释乾卦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言传》也说:“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这一命题,概括了《周易》主要的精神实质,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自强的民族精神写下了历史上的第一笔。 《周易》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1.人生要奋斗。 在奋斗过程中要掌握发展的规律,在自己弱小 的时候,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有些成绩之后,会有新的危机,此时更要勤于努力。有大成就后,更要谦虚谨慎,防亢龙有悔。 2.要正确对待好事和坏事。 《泰》卦告诉我们“泰极生否、否尽泰来”,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事物也不可能问题滞于困顿,人要处泰思危,处否奋进,要抱持希望,永远看到光明。 3.要做谦谦君子。 《谦》卦指出谦谦君子不是谨小慎微、过于谦恭的那种小气,而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大气,有了这种大气,就会有人缘、人气则旺。 4.与人交往要“止而说(悦)” 《咸》卦中提到 “止而说”。所谓“咸”就是“感”,即感动内心。止,用情不移、坚贞不渝,专心爱悦。原意指男女爱情交往的一个原则,但可适用于一切人际关系。“止”于人,就是要给人留下实实在在的益处;“说”,是让人快乐!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且从来不能令人悦服,那是谈不上给人感动的。

《周易》节选 本章学习内容: 一、《周易》的成书与内涵 二、乾、坤卦的解读 三、《周易》与中国文化 三易 归藏易 (商,坤卦为始) 周易 (周,乾卦为始) 连山易 (夏,艮卦为始) 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成书的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 所谓“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这三个圣人。 所谓“三古”也就是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 一、《周易》的成书与内涵 (一)《周易》的成书 三圣 周文王 演六十四卦 (《易经》) 孔子 作十翼 (《易传》) 伏羲氏 作八卦 《易·繫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内),把伏羲的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加上卦爻辞,因此史书称文王作《周易》,这种说法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了记载,《史記·周本紀》:〔周文王〕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传统所谓的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一直有争议:伏羲画八卦,只是一种传说,没有历史文物证据; 《周易》卦爻辞中记载了周文王以后的史实; 孔子作《易传》,学术界也有分歧,肯定的有司马迁,怀疑的有欧阳修。

六十四卦 山风蛊卦_山风蛊卦能结婚吗_周易正义蛊卦

启示:《周易》的产生,绝对不是出自一时、一地和一人之手,而是经过了很多朝代很多思想家的共同创造,亦说明了“易道”的博大精深。 《周易》的卦爻辞应该是当初的占卜术士的经验积累,由几代贞人术士递相编撰而成的。 现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周易》的六十四卦经文形成于殷末周初,反映了殷末周初周文王与殷纣王时期的事情,六十四卦出自文王之手,而卦爻辞是周公所作。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时期,它的作者不是孔子,可能是孔子的后学,《易传》中的一些话反映了儒家的思想,可能是孔子传授《周易》时所说,它的学生根据孔子所讲的记录,加以整理、补充、润色编纂而成。 周公 1、《周易》的内涵“周” 朝代名,指周朝。 地名,指周地岐阳,今陕西省岐山县。 “周普”、“普遍、博大”意,易理无所不包。 “易” 易,由“日”和“月”组合而成,日月彼此联系、对立、交错、循环,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日”可为太阳、阳、天、乾、男、上…… “月”可为月亮、阴、地、坤、女、下…… 三原则:变易、不易、简易任何东西都是变化的;本源的东西是不变的;世间万事万物掌握了原理、原则后就变得简单了。 (二)《周易》的内涵 《The Book of 》 西方译《周易》书名 2、《周易》的构成 (1) 卦画—(阳)与--(阴)两个符号是《周易》的基本卦画符号。

阳爻 阴爻 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因为九位奇数,六为偶数。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3、《周易》的基本条例 《周易》把世界所有事物及其性质、状态概括为阴和阳两类,表明世界是由阴阳两种物象构成 的,喻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刚”、“柔”事物,体现了“阴阳二气”交感消长、互相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宋代朱熹说:“天地之间,观察任何事物没有一个不是阴阳现象的,万物一动一静,人的一作一息,都含阴阳的至理。” 自然和社会的阴阳事例: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昼为阳,夜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 《周易》六十四卦共有384爻,其中阳爻192,阴爻192,分别喻示着自然和社会的一切“阴阳”和“刚”、“柔”现象。演示着万事万物的发展情状。 八卦:构成《周易》卦画的基本符号 八卦是由—(阳)与--(阴)两个符号连叠三层构成: ? 乾卦, ? 坤卦 ? 震卦,? 坎卦,? 艮卦 ? 巽卦,? 离卦 ? 兑卦 用这八个符号代表 “天、地、 雷、山、火、 水、泽、风”等物象。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八卦的构成很有规律,可以根据它们的形象符号来记忆,前人归纳为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五行相生图 六十四卦《周易》一书主要由六十四卦构成。 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六爻构成,也就说,可以看作是由两个三爻的八卦两两重叠而成的。 前人将三爻的八卦叫做经卦, 六爻的六十四卦叫作别卦或重卦. 一般认为,先有了八卦,然后是八卦重叠出六十四卦。 (2)卦辞 卦名后面的一段文字。 卦辞是对一卦当中六爻含义总的说明。如《乾》卦的卦名后面有“元亨利贞”四个字,这就是《乾》卦的卦辞。 卦辞:元、亨、利、贞 创始 通达 事宜 坚固 (3)爻辞 一卦共有六爻,即由六个爻象符号组成,每一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就叫做爻辞。一卦有六爻,所以共有六条爻辞。 六爻由下往上: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其他的六十三卦的爻位排列均如此。 乾 初九 九二 九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初六 六二 六三 六四 六五 上六 坤 爻位表现了一切事物自低而高,自小及大的发展变化规律,也表现了空间的天、地、人和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 爻位还可以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贵贱、先后的地位和阶段。以古代社会地位为喻,初庶民,二为士人,三为大夫,四为公侯,五为天子,上为已离职的太上皇。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慢慢修炼,时候到了自然有机会。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要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整天勤奋不休,警惕谨慎,就没有灾难。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无灾,警惕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翔在天空,适宜见到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龙飞得太高,已经有所懊恼。 19岁 20-30岁 31-40岁 41-50岁 51-59岁 60岁 二、乾卦与坤卦的解读 《乾》卦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 初九:潜龙—喻示事物刚开始 九二:见龙—喻事物崭露头角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事物小成,防止骄傲 九四:或跃在渊—进入更高的层次,审时度势,可进则进 九五:飞龙在天—大有作为,事物成功 上九:亢龙—事物终极 乾卦的启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指德行的修养,从真诚入手 第一,“闭邪存其诚”,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 第二,“修辞立其诚”,修饰言辞以确保其诚意 (2)人的生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乾卦代表无限生命力,人类作为对有生命力事物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者,在人生中遇到无数选择,以乾卦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