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周易正义 » 正文

毕达哥拉斯哲学中的数与事物关系:来自古印度哲学的智慧启示

2024-05-29 11:01

事实上,毕达哥拉斯哲学中的有关数与事物的关系是来自于古印度哲学,即把整数看作是事物的各种性质的起因,认为整数不仅从量的方面,甚至在质的方面均支配着宇宙万物。他们对数的这种认识和推崇,促使他们热衷于研究和揭示整数的各种复杂性质,以期左右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例如毕氏提出的“亲和数”和“完全数”便是这一将数提升到哲学高度的思想体现。

所谓“亲和数”是指两个正整数中,彼此的全部约数(本身除外)之和恰好等于另一方,如220和284这两个正整数,220的所有约数之和恰好等于284;而284的所有约数之和恰好等于220。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个数,所体现的当然就是人类所向往的亲和关系。

它们都是亲和数

所谓“完全数”则是指某一正整数,其除了自身以外的所有约数之和,恰好等于该正整数本身,如6、28等。毕氏认为6、28这样的“完全数”象征着事物的完美。不过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虽然最早提出“完全数”的是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但时常运用“完全数”这一理念的却是东方的中国人。因为在中国古老的文化里既有六谷、六畜、六脏和六经,还有六六大顺和二十八星宿。这大概也是“六”为什么会成为吉利数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另外,毕氏学派还发现数是音乐和谐的基础。毕达哥拉斯指出,当一根琴弦被缩短到原来长度的一半时,拨动琴弦,音调将提高八度。而这种不同比率组合成的整体,便形成了音乐的和声。应该说西方各种乐器的制作基本上都是依据毕氏的这一原理,与中国的以“三分损益法”定十二音律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易 正义_周易正义注疏在线阅读_周易正义怎么样

周易正义怎么样_周易 正义_周易正义注疏在线阅读

中国的六顺图

不过,中国古代的象数理论有一点与西方象数不同,那就是中国象数不是特别关注数的大小,而更在意“一”和“- -”的位置关系,即不同位置上的“一”和“- -”会形成不同的卦象,因而其所代表的意义也就有所不同。西方毕氏象数则更多是考虑数的大小或奇偶性对所呈之象的影响。因此,对于毕达哥拉斯的象数理论,虽然日后在西方也有人把它用于魔术、法术、占星学或占卜术上,使它带有一定的迷信和神秘的色彩,但象数理论在这些领域的运用终究没有对西方人的哲学思维造成太多的影响。

正是由于中国古人考虑到“一”和“- -”之间所存在的辩证、方位等等这些众多的关系问题,故而在西汉的中后期人们很快就将象数理论运用在了对哲学、政治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思考上,并于今文经学合流而形成一种新的学术,这就是谶纬之学。有关谶纬之学,将来有机会我们再为大家讲解。

周易正义注疏在线阅读_周易 正义_周易正义怎么样

由此可见,《易》原本就是一种象数理论指导下的占卜工具,并没有太深奥的哲学意义。而真正将《易》上升到一种哲学思想高度的,应是战国末期乃至秦汉年间才出现的儒家用来解释《易》的《易传》。

我们前面讲了,现存的《周易》除了《易》之外,还包含《易传》;而《易传》则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七篇文章,又被称为《十翼》,其中的“翼”是“辅助”的意思。

周易正义注疏在线阅读_周易正义怎么样_周易 正义

《十翼》中的《彖传》是专门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辞的,并不涉及爻辞,所以《彖传》一共有64条,与64个卦相对应,后人又将其分为了《上彖》和 《下彖》两篇。《彖传》原本自成篇章,列于《易》之后。不过后来通行的《周易》注疏本是将《彖传》分列于六十四卦各卦当中,其中各卦内的“彖曰”这两个字后面所阐述内容即是《彖传》的内容。

唐代的孔颖达依据汉魏时期人们对《彖传》的注释,把“彖”解释为“断”周易 正义,即论断的意思。所以“彖传”就是判定某一卦的卦义,其指导思想基本上是以黄老之学“天地人”相参的理念以及孔学的一些思想来对六十四卦的卦辞进行解释。

《象传》主要是根据卦象和爻象来解释卦名﹑卦辞和爻辞的,故而也被称作象辞。其中根据卦象来解释卦名、卦辞的就叫做“大象”周易 正义,根据爻象来解释爻辞的就叫做“小象”,所以《象传》又被分为了《大象传》和《小象传》两篇。由于《易经》有六十四卦,故而有“大象”64条;又因为《易经》共有384爻,而且在乾卦和坤卦中又分别增加了“用九”和“用六”这两个爻辞,故而共有“小象”386条,所以《象传》中一共有象辞450条。

《象传》应该说也是将《易经》中卦爻象以及卦爻辞的内容与黄老之学“天地人”相参的理论结合在一起,用来阐释儒家的社会人伦思想。我们熟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名言,就分别出自于《象传》中乾卦和坤卦的象辞。

周易 正义_周易正义怎么样_周易正义注疏在线阅读

《易传》中的“彖辞”和“象辞”

《文言传》又称《文言》。唐代的孔颖达在《周易正义》里是这样解释“文言”的,他说:“文谓文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文言传》是专门用来解释乾卦和坤卦这两卦的卦辞和爻辞的,并以此提出了一些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儒家思想和观点。

比如,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文言》对它的解释是: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当然,这是战国末期的儒家对“元亨利贞”的解释。到北宋理学兴起之后,理学家们又在《文言》的基础上对“元亨利贞”作了另一番解释。

《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在西汉时期原本属于同一篇,统称“说卦”;内容是记述解说乾、坤、艮、兑、坎、离、震、巽这八卦所象征的各类事物,以及阐述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的原理和各卦的属性意义,主要用以辅助占断吉凶,故名“说卦”。今本《周易》中的《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乃是后人将西汉时的“说卦”拆分为了三篇并各设了篇名。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