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及其辑本
一、关于《子夏易传》的真伪
子夏之所以在易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及广泛影响,关键在于他 的一部易学著作——《子夏易传》(亦称《子夏传》)。然而关于这 部书的作者及真伪问题,千百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 尚无统一的定论。
最早提到该书的是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及目录学家刘向。南 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王俭在其《七志》中,曾引刘向《七略》说:
易传子夏,韩氏婴也(《释文》)。
西晋文学家、目录学家荀勖在其《中经薄》中说:
子夏传,四卷,或云丁宽所作(《释文》)。
晋代易学家张璠说:
或云馯臂子弓所作,薛虞记(《释文》:“虞不详何许 人”)。
南朝梁代目录学家阮孝绪在其《七录》中称:六卷。
《隋书•经籍志》说:
《周易》二卷,魏文侯师卜子夏传,残缺。梁六卷。
《新唐书•艺文志》说:
《周易》卜商《传》二卷。
陆德明《释文》说:
子夏易传三卷,卜商字子夏,卫人,孔子弟子,魏文侯 师。《七略》云:汉兴韩婴传。
另外,孔颖达《周易正义》、僧一行《易纂》及李鼎祚《周易 集解》等亦引有《子夏传》。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尽管各家对《子夏传》的作者说法不 一,卷数不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历史上确有《子夏易传》一书。
那么该书作者到底是谁呢?对此,清代学者马国翰在《玉函 山房辑佚书•周易子夏传序》中说:盖此书自馯臂传之,至丁宽,韩婴得而修之,载入己书 中,如毛苌说诗,首列子夏小序之类,故班《志》易十三家, 有丁氏八篇、韩氏二篇,而不云子夏;犹之毛诗,但言毛传,而不别著小序之目也。薛虞不知何人,晋张潘称其有记,度 必汉魏间儒,自其记述以后,《子夏传》乃单行。故晋有四卷, 梁有六卷,隋唐有二卷也。
我们认为马氏的说法颇有道理,补充论证如下:
①马氏认为子夏作过《易传》,我们认为这极有可能。尽管司 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传《易》之人中,只讲到 “孔子传《易》于瞿”,而未讲传《易》于子夏,但这并不说明子 夏及孔子的其他弟子不懂《易》、不学《易》及不传《易》。文献 中确有关于子夏向孔子问《易》的记载,《说苑•敬慎篇》说: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 “夫子何为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 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益乎?”孔子曰:“否,天之 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人,故曰得。苟不知持 满,则夭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尧屐天子之位,犹尤恭 以持之,虚静以待天下,故百载以愈盛,迄今而益彰。昆吾 自藏而满意,穷高而不衰,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愈恶,是 非损益之征与?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 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子夏易传豆瓣,故曰天下之善 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子夏易传豆瓣,天地盈虚,与时消 息,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舆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拭.,调 其盈虚,故能长久也。”子夏曰: “善,请终身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