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子夏避席问曰:‘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之。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故曰,自贤者,则天下之善言,不得闻其耳矣。’ ”】
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 “易”指《周易》,孔子读《周易》。《损》和《益》,是《易经》中的卦名,损卦和益卦。“喟”是长叹的意思。读到损、益两个卦的时候,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 子夏避席问曰:‘夫子何叹焉?’”子夏,就是卜商,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以四科教导弟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子游和子夏都以文学见长。“避席”,古人席地而坐,其实就是跪坐。当长者说话的时候,为了表示尊敬,就离座而起,称为“避席”。子夏离开座席,起身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呢?”
“ 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 “损”,减损、贬损。“益”,增益。“决”通“缺”,损失的意思。孔子说:“那些自我减损的人一定会有所补益。而自我增益的人必然有所缺失,我由此而感叹。”
“ 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子夏听了之后就问:“难道学习也不可以增益吗?”
“ 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之。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故曰,自贤者,则天下之善言,不得闻其耳矣。’”孔子说:“我并不是说道业不可以增益。道业越增加,越增进,自己越感觉不足。学者减损自满,虚怀若谷。天道的规律是物极必反,凡是保持自满态度而能长久的,是不曾有过的。自认为贤明的人,耳朵听不进天下有益的言论。”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所承载的易道十分广大,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它的功能很多,归根到底教导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进而进德修业,把握人生,开创幸福。
学习《易经》的目的,就是顺从天理来行事,趋吉避凶。正如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所说:“ 六十四卦悉为修德防患之事。”怎样防患?怎样去除灾祸?都是靠修德而来。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中说:“ 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易经》作为一本书,它的主旨就是把天道自然的规律用来明了人世之间的道理。近代,印光法师也明确指出:“一部《易经》无非示人趋吉避凶,战兢惕励,克念修持之道。”
这都说明, 《易经》的主旨就是在于让人明了天道,修德防患,趋吉避凶。这一点在《群书治要·周易·系辞传》中可以看得非常明显。《系辞传》的内容彰显了古圣先贤效法天地,实现德崇业广的美好生活,启发君子希圣希贤。它是由“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推演天地易简之道,彰明圣贤效法易道,开创盛德大业;再申明“ 弥纶天地之道”的易体无处不在。古圣先贤践行易道展现易体之理。但是众人、一般的世间人对此不甚明了,唯有君子懂得学习,赞叹其稀有难得,所以说“ 君子之道鲜矣”;进而展示圣人如何践行易道周易正义和子夏易传,变化天下为大同景象。“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以先师孔子亲自示范君子如何学易修身,“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如此展开。总而言之,《系辞传》所选的都是为了启发君子效法天地、成圣成贤,并获得吉祥之道,“ 履信思乎顺,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系辞》明理,是为君子阐明修身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修身的途径。君子修身的要点就是“顺性命之理”。《周易·说卦传》中概括说:“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君子修身从力行仁义做起,这就将《周易》牢笼天地之大道、指导人道修养仁义道德的自然之理,导归正途,用仁、义二字来概括。
损卦的“损”是减损的意思。减损欲望,息灭贪嗔痴。 损卦指导“ 君子以惩忿窒欲。”看到损卦,就要提醒自己减少欲望,要止息怒气,这就是“息灭贪嗔痴”。 而益卦的“益”是增加学问、道德,就是“勤修戒定慧”,那就必须改过迁善。 益卦指导“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作为君子不能够自高自大,自以为聪明周易正义和子夏易传,否则就会自以为是,听不进善言直谏,有过而不知、不改,必然导致危险,甚至灭亡的境地。
欢迎转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