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易 > 无极 » 正文

“无极生太极”和“道生一”的区别

2023-07-10 12:57

一、王宗岳《太极拳论》开头七个字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倒过来说就是“无极生太极”。事实上,“无极生太极”之表述要比“太极者,无极而生”之表述早。“道生一”出自老子《道德经》。“无极生太极”和“道生一”,意思是相同的:一切事物的生灭,均是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明白了。

有两辆汽车在公路上不慎相撞,这是一场车祸。车祸的发生往往是在零点零零几秒间,时间极短。虽然发生的时间极短,酝酿的时间却很长且原因极为繁杂难以预料。如果车祸发生前,一些状况有些许改变,两车就会擦肩而过不会相撞。哪些状况的改变会让车祸擦肩而过呢?假如,这条公路的路况再好一点或再坏一点,车祸就极有可能不会发生。因为这会改变两车的速度和行驶路线,会让两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假如,当天的气温再高一点或再低一点,车祸就极有可能不会发生。因为气温高低会影响驾驶员的情绪,从而改变车速和车行路线。假如,驾驶员走出家门前往车库的路上有一只瓶子,驾驶员上车前有意无意地多看了几眼或者用脚踢了一下,车祸就极有可能不会发生。因为这个举动推迟了开车上路的时间。假如,孩子所在的学校的校长跟爱人吵了架,心情不好,车祸就极有可能不会发生。因为校长会在无意间把情绪带给老师们,老师们无意间又把它带给了学生,孩子回家无意间把它带给了父母,父母的行为轨迹因此发生改变,开车上路时间、车速、车行路线等等也随之发生改变。假如……,有多少个假如会改变驾驶员的行为轨迹呢?无穷多个,难以穷尽。这意味着车祸的发生是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车祸这件事,是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止于此,我们会发现,任何一件事的生灭,不论其大小、程度如何,都是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界中许多信息,如某些声音、气味、颜色等,人类凭感观根本无法捕捉。某些精神、理念、情感等,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能领悟。每个人都有盲区有局限,人类莫不如此,因此,这无穷多个因素,谁都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把它罗列周全无一遗漏,电脑也做不到。无穷多个因其作用实实在在,却讲不清道不明,这混沌状况是“道可道,非常道”之真实写照。“一切事物的生灭,都是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一条自然规律。这条规律在二千多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当然,“一切事物的生灭,都是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字数太多,按二千多年前文字言简意赅的习惯,用“无极生太极”或者用“道生一”来表述最为恰当。太极,即一。“无极生太极”中的“太极”,和“道生一”中的“一”,意思相同,代指“一切事物的生灭”。“无极,即道。无极”和“道”意思相同,代指“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极生太极,即道生一。

易经中无极化太极是啥意思_易经中无极和太极是什么状态_易经的无极

二、无极生太极、道生一是很高明的表述

这个自然规律的发现,让我们在探讨、认识世界的时候,不犯少犯错误。很多宗教都认为自己所信仰的神是宇宙的创造者,比如基督教就认为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但如果再追问一下,那上帝是谁创造的呢?没有答案,这就走进了死胡同。中国的道教不会出现这类问题。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不会说玉皇大帝创造了宇宙,不会说太上老君等什么人创造了宇宙,因为它清楚地知道,一切事物的生灭,都是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由道而生或说由无极而生。宇宙也是一个事物,当然不是由单一的谁或单一的什么因素创造。佛教从印度传来,与中国道教相互借鉴,佛教也不会出现走进死胡同的情况。佛教不会说释迦牟尼或哪个谁创造宇宙,佛教讲因缘,讲因缘和合,因缘是什么?因缘就是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无穷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必是世事无常难以预料。一切事物,当然包括宇宙,都是由道而生,或者说由无极而生,或者说由因缘而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宇宙的生成原因会更多地被揭示出来,永无止境。

三、蝴蝶效应

五十多年前的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也发现了类似无极生太极、道生一这个自然规律。他的研究成果简单的形象化的说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只要是自然规律,在中国是如此,在外国也是如此。

易经的无极_易经中无极和太极是什么状态_易经中无极化太极是啥意思

四、太极拳与太极没有多少关联

太极拳原名“长拳、十三势、绵拳”等,太极两字是后来安上去的,是先有拳后有名。太极于太极拳没有针对性,没有指导意义,太极拳与太极没有多少关联。尽管太极与太极拳没有多少关联,拳寇以太极之名,普通人看到太极两字就会联想到高深莫测,会让人向往、探究,这对太极拳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王宗岳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把与太极拳没有多少关联的太极、无极硬生生地拉进太极拳论里来呢?假如我是王宗岳,我要写太极拳论,我就会想,既然是写太极拳,太极两字总要出现吧,既然要出现,太极两字总不能干巴巴孤零零的出现吧。办法是有的,写上“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段话就好交代了。“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它的意思之一是,一切事物都有两面,这两面既对立又统一。如茶杯,有里面有外面,如果茶杯没有外面,那它的里面还能存在吗!里面和外面这两面虽然对立,却共同构成茶杯这一物体。没有了任一面,另一面就无从谈起,这个物体就不存在。“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在今天看来就是辩证法、矛盾论呀。这样一来,前面七个字不大搭边,后面几个字搭边了,太极就与太极拳运动搭上边了,太极两字就融进了太极拳论。

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其实“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是天地人物间的通理,放在任何一件事一件物一个拳种一项运动上,都搭边都适合,放之四海皆准。太极拳者拿它说事,没有多大意义。过度解读“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易经中无极化太极是啥意思,静之则合。”把太极、太虚、太乙、无极、八卦之类生硬地往太极拳身上套,对太极拳没有好处。

五、正确理解太极拳理论

王宗岳太极拳论开头讲的“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放之四海皆准,不是太极拳理论的精髓,更不是太极拳独有,它对谁都适用,谁都可以套用,南拳者可以套用,拳击者可以套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事物皆可套用,只是太极拳者率先套用了它而已。它就像现代人做报告的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来宾们,上午好”一样,做报告者皆可套用。太极拳术理论的精髓是什么呢?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空松圆活。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似松非松,将展末展易经中无极化太极是啥意思,劲断意不断。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愈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不丢不顶沾连粘随。黏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不用意而神自明,不运气而气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等等。这些内容实实在在,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很多是太极拳独有,容易看懂,中国人会正确理解,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外国人也会。

1966年,南怀瑾老师讲演“漫谈练气与武功”,讲到易经与太极拳的关系时指出:一般文人学土,因为体弱多病,而去练太极拳以强身,本来是很好很适当的事,奈何文人好事,又创立太极拳是来自易经的说法,牵扯到阴阳八卦上面去。太极拳到底与易经之配合如何?大家可任意去信从,但无多大实质的关系,如欲以手形分成阴阳,配合两仪,即以手背为阳,手心为阴等等,似嫌理论空洞。“太极”的名称,并未见载于易经本文,而这名称的出现,至少也是宋朝以后的事,因为易经太极之说,是宋朝理学家所倡,唐以前没有。而太极一名,最早为道家人士所提出,宋理学家便以太极假借作他们学说的根本依据,进而以阴阳、八卦阐扬他们的学说,故有“太极拳”的名称,也应该是宋朝以后之事,这是不会有错误的。倘说张三丰创造了太极拳,并无不可,但将那些易经理论上之事,加之于太极拳则不免多余。易经原为群经之首,放诸四海皆准而弥纶天地之道,博大精深,永无止境,但若牵强,将精力虚掷在研究其与拳术的关系上,似有偏离武功实际之嫌。

刘瑜先生的《告别印象主义》很是发人深省,对我们正确理解经典拳论也很有帮助,抄摘几句:

胡适真是个老小孩。晚年时有人去看他,谈话间引用古人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回应道:“为天地立心”是什么意思?你能给说清楚吗?以后这种说不清楚意思的东西就不要再说了。一辈子死不悔改的实证主义者,最看不惯的就是含糊其辞。

儒学大师朱熹讨论先有理还是先有气:“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搭挂处。”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又会不识趣地想:朱博导啊,能否定义一下?什么是“理”什么是“气”?

易经中无极和太极是什么状态_易经的无极_易经中无极化太极是啥意思

实证精神大约是中国文化里最缺乏根基的传统之一。据说中国人崇尚的是“意境美”,不屑于西方人把鼻子画成鼻子、眼睛画成眼睛的透视观,又据说中国人精于“整体主义”观,看不上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认识论,于是在意境美和整体主义的感召下,在中国一切学问往往都被搞成了文学。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就不说了,连医学也是如此,“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修辞真工整,意境真优美。而这种语义含糊、逻辑不详、论据朦胧的“印象主义”在今天中国的知识界界仍然大行其道。

而实证是什么呢?实证无非就是“推敲”二字,就是多问个“此话怎讲”以及“何以见得”。用科学的语言来讲,就是一讲逻辑,二讲论据。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逻辑和论据当然不可能说清所有的社会现象,但是有逻辑和论据总比没有更好一些。中国近当代知识分子里我最爱的还是胡适和顾准,因为在一个几千年陶醉于“意境美”的文化里,他俩一个讲实证精神,一个讲经验主义。不狐假虎威,不故弄玄虚,倾心于“此话怎讲”和“何以见得”这样朴素的思维方式。当然他们因此也分外孤独,在其所处年代里,简直可以说是孤鸿哀鸣。今天的知识界是否好些了呢?我放眼望去,一堆人在玩前现代,另一堆人在玩后现代,独独中间那一望无际的空地上,仍然人迹罕至凄凉无比。

原文发表《中华武术》2017年第8期

太极和院

你身边的太极养生专家

咨询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