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一七六三—一八二○),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甘泉(今扬州市)人。嘉庆六年(一八〇一),乡试中举,次年入京会试落第,从此不与科考。曾入阮元幕府,因生母抱病,不再入幕,居家授徒,读书治学。焦氏学问广博,涉及经学、史学、文学、数学等诸多领域《系辞传》 《文言传》,著有《易通释》《易章句》《易图略》《周易补疏》《尚书补疏》《礼记补疏》《孟子正义》《群经宫室图》等。生平事迹详《清史稿》《清史列传》本传及阮元《通儒扬州焦君传》。
易章句
清经解本
焦氏《易通释》二十卷成于嘉庆十五年,同年增订《易图略》八卷,三年后撰成《易章句》十二卷。嘉庆二十二年刊刻时,始依先章句后疏证的治经方法,将《易章句》列为《雕菰楼易学三书》之首。此书卷首有焦氏座师英和《江都焦氏雕菰楼易学序》、阮元《江都焦氏雕菰楼易学序》,次收《座主英煦斋师手札》《阮芸台先生手札》《王伯申先生手札》三通,后为焦循《易章句叙目》。卷一、二释《易经》卦爻辞,卷三、四为《彖传章句》上下,卷五、六为《象传章句》上下,卷七、八为《系辞传章句》上下《系辞传》 《文言传》,卷九《文言传章句》,卷十《说卦传章句》,卷十一《序卦传章句》,卷十二《杂卦传章句》。与一般剖章析句的“章句”类释经之作不同,《易章句》虽有释义之文,但更多运用“旁通”“相错”和“时行”之法解释《周易》“辞之同处”。如卷二《蹇·六二》“王臣”:“《大壮》变通于《观》,二之五为‘王臣’。所以‘王臣’者,以其‘蹇蹇’也。《大壮》《蹇》相错为《小过》《需》,《大壮》通《观》为《小过》通《中孚》之比例,故并言‘王臣’明之。”焦循以为,《蹇·六二》“王臣”之“王”,与《观·六四》“利用宾于王”之“王”同义,之所以如此,因为卦爻相互贯通,除《大壮》《蹇》“相错”而外,“《大壮》通《观》”就是“旁通”,而“二之五”所涵之变化则为“时行”。此书就“旁通”“相错”“时行”之说,疏解《周易》经传之文,触类引申,在在契合。
此书有嘉庆二十二年《雕菰楼易学》本,后汇入道光六年(一八二六)《焦氏丛书》;又有《清经解》本和光绪二年(一八七六)衡阳魏氏《焦氏遗书》本。
微刊主编: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