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极 太极 两仪 三才 四象 五行 六合 七星 八卦 九宫 十方 天干 地支
很多人读易经等古书的时候,经常会接触到类似这样的话: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九九归十方。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分别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解释一下。
首先什么叫无极,无极是道家的一种概念,是道的终极性描述,其实就是无,宇宙混沌之前的样子。
太极:也叫混沌,气象已经具备,但是形状未成。
两仪:就是阴和阳,包括一切两两对应的总称,比如君臣、父子、天地、男女、黑白明暗等。
三才:指的就是天、地、人。
四象:最初指的是太阳、太阴、少阴、少阳。也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可以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又可以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
六合:指的是东西南北上下。
七星:指北斗七星,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也被称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
八卦:指的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从古人的宇宙观上讲,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九宫:也是由八卦演变而来,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也可以叫九宫格。
十方:在佛家指的是:天、地、东、西、南、北、生、死、过去、未来。在道家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想要了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读懂那些古老的书籍,天干地支,这四个字一定要弄明白。那么什么是天干地支呢?天干有十个字组成,因此也叫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字组成,因此也叫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正好对应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属相,揉在一起可以这样念: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当然,十二地支也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搭配六十次无极 太极 易经八卦,就组成了我们古老的干支纪元法,也就是六十年纪元法,也叫一甲子。
干支纪元法,是依照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方向,来确定月份的标准。
古人在夜观天象时发现,北极星位于大地的北方上空,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位于地球南北两极的中轴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线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七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的奇妙景观。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天的最中央,把大地的南北相连后,一直延伸到北极星,这条直线被称为子午线,正好与地球的赤道线垂直。
航海家和旅行者们常靠它来辨别南北方向。因为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转动,因此北斗七星也可用来辨别方向,确定季节变化。地球中心的东西线叫赤道线,南北线叫子午线,太阳与地球中心的射线叫黄道线,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呈椭圆形轨迹转动,黄道线与赤道线一年中会有两次交叉,第一次交叉时就是春分点,第二次为秋分点,黄道线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被古人等分为12份,来回一次为一年。
借鉴黄道线的运行规律,古人发明了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来测量时间,日晷的两面都有刻度,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也正是我们现在的每日24小时。在日晷的基础上,又利用太阳光影运行一年的时间,推演出了二十四节气,首先推演上半年,用定表侧影法推演记录,两根木棍静止不动,我们会看到边缘的木棍阴影每天都在变短,记录下中间木棍的阴影部分。阴影旋转到边缘木棍时,即为夏至。再记录下半年的影子,我们会发现影子每日都在变长无极 太极 易经八卦,当影子旋转到起始点的时候,就是一年的时间,而记录下的阴影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图形,太极图由此而来。
古人夜观天象,根据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就是春天;斗柄指南,就是夏天;斗柄指西,就是秋天;斗柄指北,就是冬天。这就是四季的由来。同样,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十二个位置确定了十二个月份。再比如,古人的数量单位也很有意思,1时辰=2个小时,一炷香=30分钟,一瞬间=0.26秒,一盏茶=10分钟,一季度=3个月,一岁=1年,一旬=10年,一纪=12年,一代=25年,一甲子=60年,一世纪=100年。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比如十天干中的单数:甲丙戊庚壬,十二地支中的单数: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数;其他双数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古人根据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人事的因果兴衰。天干地支被古人赋予了丰富而神秘的文化内容,是我们了解古人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由于太过复杂,我们只需要了解这些词的大致意思即可,无需用他来左右和指导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