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系辞传·上」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释字词】
彖:本义是猪的长嘴。“彖”字从彑从豕,“彑”指猪喙,即猪的大长嘴;“豕”指猪。由于猪的大长嘴善于拱土,故“彖”引申有挖掘、探寻的含义。《易经》中的“彖”就是挖掘、探寻整体卦象的深层意义的。《易经》中的卦辞就是针对整体卦象所做出的判断之辞,而彖辞就是详细解读卦辞的,故彖辞归根到底是解读整体卦象的。
爻:本义指相交而可变形的不稳定结构的构件,象结成渔网的绳线或蒙古包支架的龙骨,特指《易经》64卦中的构件。《说文解字》:“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爻”字从四划而相交,这就象几何学上的四边形一样。在几何学上,三角形是稳定结构,三条直线相互相交,所形成三角形的内角就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或多边形的结构就不稳定,其内角是可以变化的。“爻”就是相交而可变化的范式。
小大:《易》中所言小大,指6爻卦中各爻的属性,阳爻为大者,阴爻为小者。例《泰卦》是消息卦,阴消阳息就称为“小往大来”;相反,《否卦》是阳消阴息,就称为“大往小来”。
险易:这里的“险”,指言辞晦涩难懂。险者,陷也,隐晦而不明。《易》以“坎为险,为隐伏”,闭藏之水德也。这里的“易”,指言辞平白、简明,容易理解。《系辞传》中就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辞:子夏故坛认为,“辞”作为文辞讲,是指经反复推敲整理而成的、成熟的,堪称经典的言论。“辞”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字的左边是一只手在整理线轴,右边是辛。以手整理线轴,喻指言论经过了反复推敲,堪称经典。“辛”是天干之一,代表秋天。秋天万物成熟,故辛象征万物成熟,引申而喻指言论成熟。
震:震为动,这里是调整的意思。
【解读】
孔子《易传》中有《彖传》篇。《彖传》是逐字逐句解读《易经》中每一卦之《卦辞》的,而《卦辞》是针对并基于每一卦的整体卦象而下的判断之辞,所以《彖传》归根到底是对整体卦象的一个解读。故曰:“彖者,言乎象者也”。
《易》有64卦,每个卦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64卦之间有一个卦变体系,每一卦都是由十二消息直接或简接地变化而来,而卦变又都是因为爻的变化而引起的。有的爻是动爻,卦变时会改变位置,有的爻虽不改变位置,但动爻的变化会影响它,使它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现象的变化。所以,凡言乎爻,皆与变化有关。故曰:“爻者,言乎变者也”。
《易》之系辞,每句话基本都是由叙辞和断辞组成的,叙辞就叙述之辞,断辞就是判断之辞。最常用的断辞就是吉、凶、悔、吝和无咎。常人患得患失,有所得则吉,有所失则凶,故曰“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思虑不周、行动不到位周易彖传全文,得中有失而美中不足,故有悔;时过境迁、时尽途穷,难再作为而无可奈何,故为吝。所悔吝者,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而是细节上出现的小毛病,故曰“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圣人所言所行,不患得失,不重吉凶周易彖传全文,而是力求“无咎”。如何才算“无咎”呢?无咎是大境界,借用孔子《文言传》中的话,那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後天而奉天时。”这是定义“大人”的标准,这样的大人实际也就是圣人。圣人言行,合乎天地之道,顺乎自然规律者,乃为“无咎”也。简单点讲,无咎就是要合乎中庸之道。中庸者,无过无不及也。过犹不及,不及为反向之过也,故过与不及皆为过也。若要无咎,补过以合中庸之道也,故曰“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卦有六位,贵贱有别。五位是天子君王位,四位是宰辅文臣位,三位是掌兵武将位,二位是君王家室位,初位是卑远荒服位,上位是宗长元老位。爻之有位,贵贱有等,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
卦有六爻,爻有刚柔。刚爻为大者,柔爻为小者。爻有变动,应天时也,子后午前,阴消阳息,卦变时则为“刚上而柔下”;午后子前,阳消阴息,卦变时则为“柔上而刚下”。“刚上而柔下”,则是君子(大人)道长而小人道消;“柔上而刚下”,则是小人道长而君子(大人)道消。故曰“齐小大者存乎卦”。
《易》有卦辞、爻辞,无论卦辞还是爻辞,其中都有表判断的断辞。断辞中最常见的就是吉凶二字,故曰“辩吉凶者存乎辞”。吉凶是相对和辩证的,有吉必有凶,有凶必有吉。凶极则吉,吉穷则凶,遇凶而悔则吉不远矣,所以悔吝实际上是介于吉凶之间的两种状态,故曰“忧悔吝者存乎介”。人有悔就会去补救,就会做出调整,有过则改,不及则补,以达到中庸的最佳状态。言行中庸则无咎也,故曰“震无咎者存乎悔”。
这样,卦中有刚爻有柔爻,刚者为大,柔者为小,故曰“卦有小大”。《易》中系辞有晦涩难懂的,也有平白简明的,故曰“辞有险易”。所谓“辞”,这里就是指阐述《易经》卦、爻之象及其意义并作出吉凶等判断的言语或文字。象辞用天人合一的观点和方法,论述整个卦的天地之道以及人道之意义。卦辞针对整个卦象所反映的意义而做出相应的判断。爻辞根据爻所反映出来的象及其意义而记述并判断之。象辞、卦辞、爻辞各有其所指,故曰“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学《易经》)
2022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