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系辞传》编排结构的奥秘》一文,是根据《系辞传》的“同文复出”现象,解构出《系辞传》的文字编排结构。本文则是依据《系辞传》的文字编排结构、《系辞上传》第八章“七例”、《系辞上传》第九章、十章、十一章,《系辞下传》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卦”、《系辞下传》第五章“十一例”、《系辞下传》第七章“三陈九卦”等主要章节解构出《系辞传》的象数结构:《系辞传》的河图四象结构。
1.《系辞传》中的爻例与卦例
1.1《系辞上传》第八章“七则义例”的象数奥妙
《系辞上传》第八章七则爻辞是:中孚九二、同人九五、大过初六、谦卦九三、乾卦上九、节卦初九、解卦六三。
《系辞上传》第八章是《系辞上传》的主体,《系辞上传》第八章七则爻辞义例的象数主题是卦爻象原理,义理主题是慎言慎行,关键词是“慎”。七例卦序天象图也是先王冬至日于南郊圜丘祭天图(详见:发现《系辞传》七例与十一例卦序的象数奥妙),这张图的本质就是河图。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仿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1.2《系辞下传》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卦”的象数图
《系辞下传》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卦”是:离卦、益卦、噬嗑卦、乾、坤、涣卦、随卦、豫卦、小过、睽卦、大壮、大过、夬卦。前三卦是三皇时期,由于燧人氏尚未作卦,故只有伏羲、神农;后十卦属于五帝时期,乾坤为一事,故只有九事。三卦九事,是《连山易》“三三而九”洛书九宫模型。《大戴礼记·易本命》:“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详见:发现《系辞下传》“制器尚象十三卦”的象数图奥妙)
1.3《系辞下传》第五章“十一则义例”的象数奥妙
《系辞下传》第五章十一条爻辞是:咸卦九四、困卦六三、解卦上六、噬嗑初九、噬嗑上九、否卦九五、鼎卦九四、豫卦六二、复卦初九、损卦六三、益卦上九。
《系辞下传》第五章十一条爻辞义例的象数主题是“贞夫一 ”、 “阴阳合德”,义理主题是安身立命,关键词是“身”,其背后则隐藏鲜为人知的地道。十一例相隔卦数: 3—— 4—— 2—— 6—— 8—— 4—— 2,这正是洛书中的偶数排序。河图为天文星历,洛书为九州井田。十一例原本是置于洛书九宫中的。《系辞传》十一例象数组成洛书图有天子巡狩四方之象。(详见:发现《系辞传》七例与十一例卦序的象数奥妙)
1.4《系辞下传》第七章“三陈九卦”的象数奥妙
《系辞下传》第七章“三陈九卦”是:履卦、谦卦、复卦、恒卦、损卦、益卦、困卦、井卦、巽卦。“三陈九卦”显然是洛书九宫模式,与《系辞下传》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卦”三卦九事相呼应。三陈九卦偏于空间,合于洛书九宫。陈,兼有陈述与陈列两义。十二叹时之卦合明堂之十二门,即十二地支。(详见:《系辞下传》第七章解读———发现《系辞传》“三陈九卦”的象数奥妙)
2.《系辞传》中的河图中宫五十与河图合数五十有五
《系辞上传》第九章: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系辞上传》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李守力按:
《系辞上传》第九章第一段言大衍之数五十,这是河图中宫。第二段言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是河图合数。第三段乾坤策数是根据四象六七八九而来,是讲大衍之数。第四段“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也是讲大衍之数。第二段河图合数插在大衍之数三段的中间,此是意味着大衍之数是由效法河图而来。张载、苏轼、程颐、朱熹等先儒认为《系辞上传》第九章、第十一章“简编失其次”,此不明《系辞传》的易象结构叙述模式之故。
《系辞上传》第九章“天数五,地数五……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与《系辞上传》第十一章首句“天一地二……天九地十”对应,都是河图的表述。第十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居中第九章与第十一章之间,表明圣人用《易》按河图四象之法,故有四。
《系辞上传》第十一章结尾:“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天地十数与河图对应,这里只说“《易》有四象”,“四象”在整部《周易》经传就出现这两次,实际上河图就是四象图。河图即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3.萧光远论“二十二卦十九爻合天地之数”
清萧光远《周易通例卷二》取《系辞传》中孚七爻为一六居下,履九卦为二七居上,咸十一爻为三八居右,离十三卦为四九居左,大有一爻兼乾坤为五十居中。合河图天地之数也。(萧光远认为“不必取註河图”,“专谓易则河图未安”)
李守力按:
中孚七爻为一六居下:河图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和数七,合《系辞上传》第八章中孚为首的七则爻辞。
履九卦为二七居上:河图南方,地二生火易经系辞是谁的书,天七成之。二七和数九,合《系辞下传》第七章履卦为首的“三陈九卦”。
咸十一爻为三八居左:河图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八和数十一,合《系辞下传》第五章咸卦九四为首的十一条爻辞。
离十三卦为四九居右,河图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和数十三,合《系辞下传》第二章离卦为首的“制器尚象十三卦”。
河图中央,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十乘数五十,合《系辞上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河图中宫大衍之数与河图四象天地之数。
大有卦上九爻辞“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先后出现于《系辞传》三处:《系辞上传》第二章圣人作《易》卦爻辞、君子用《易》卦爻辞,此为《易》之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圣人则蓍龟与河洛之后,此为《易》之源;《系辞下传》第二章制器尚象之黄帝尧舜一节,此为《易》之用。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六十四卦,唯大有《彖传》言“大中”,合五十居中。大有卦按《连山易》即帛书《易》卦序排列正是第五十卦。又大有下乾上离,洛书乾六离九,六九和数十五。
从图示可知,《系辞传》的行文顺序是根据河图数字排序安排的:六、五、四、三、二、一、十、九、八、七。《说卦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故《系辞传》全文暗含河图五行天地之数的结构,此寓意:《周易》六十四卦卦爻辞、六十四卦卦序的总源头在河图。
除了以上发现,孔子编辑《系辞传》时,留下了诸多河图密码,以下依次还原之。
3.1《系辞上传》第八章“七则爻辞义例”的河图密码
《系辞上传》第八章七则爻辞义例,第一例至第六例格式相同,都是“爻辞 +子曰”,到了第七例,行文格式突变为“子曰 +易曰”,于是明显形成了“ 6+1”模式。又,首卦中孚卦在《周易》与帛书《易》的卦序都是第 61;七则卦爻,六个都隐去卦名与爻题,只有大过卦保留了初六爻题,初六即一六。这四个相同的一六组合数字强烈地暗示“七则义例”的密码是河图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6+1=7,故有七则爻辞义例。
孟喜、京房以及《纬书》学派,据中孚復起于甲子,拟造出“卦气起中孚”之说,扬雄作《太玄》以初首准中孚,其依据当是中孚七则爻辞与河图起点的关系。
3.2《系辞上传》第九章“大衍之数五十”的河图密码
《系辞上传》第九章第一句“大衍之数五十”正是河图“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朱熹根据程颐“简编失其次”的观点(实际苏轼最早提出,与程颐同时的张载亦持相同的观点),将十一章句首“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移入第九章之首,这就破坏了原有的密码了。可见因疑经而改经的危险性!
大有卦在帛书《易》卦序是第 50,暗合河图中央。大有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其先后出现于《系辞传》三处。这是彰显中央皇极经世之道。
3.3《系辞下传》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卦”的河图密码
《系辞下传》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卦”是:离卦、益卦、噬嗑卦、乾、坤、涣卦、随卦、豫卦、小过、睽卦、大壮、大过、夬卦。首卦离在帛书《易》的卦序是第 49,十三卦的河图密码则是“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4+9=13,故有十三卦。
3.4《系辞下传》第五章“十一则爻辞义例”的河图密码
《系辞下传》第五章“十一则爻辞义例”。第一例至第三例, 3例的行文格式是“易曰 +子曰”;第四例至第十一例, 8例的行文格式变为“子曰 +易曰”。于是明显形成了“ 3+8”模式。起首咸卦在帛书《易》卦序是第 44, 4+4=8;噬嗑卦上九与损卦六三两爻省略“子曰”,噬嗑卦《周易》卦序是第 21易经系辞是谁的书,损卦《周易》卦序是第 41, 2+1=3, 4+1=5, 3+5=8。十一则爻辞的卦中,经卦震出现 6次:解卦上震,两次噬嗑卦下震,豫卦上震,复卦下震,益卦下震。三组数字 3或 8,与频繁出现的东方震卦,暗示“十一则爻辞义例”的密码是河图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3+8=11,故有十一则爻辞义例。
3.5《系辞下传》第七章“三陈九卦”的河图密码
《系辞下传》第七章“三陈九卦”是:履卦、谦卦、复卦、恒卦、损卦、益卦、困卦、井卦、巽卦。九卦三陈,共有 27次,暗示“三陈九卦”的河图密码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2+7=9,故有九卦。
小结: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史记·孔子世家》:“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河图洛书具体什么样子,文献失载。为何失载呢?受命之图,其绝密远大于谶纬,秦汉谶纬之书九成被后世帝王禁毁,故河图洛书不传久矣!在欧阳修怀疑《系辞传》与河洛:“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幽赞神明而生蓍。两仪生四象。若此者,绝非圣人之言。”苏轼作为欧阳修的门人,坚持认为:“《河图》《洛书》其详不可得而闻矣。然著于《易》,见于《论语》,不可诬也。”宋代朱熹在《周易本义》卷首,第一次列出“河图”、“洛书”。后世不少学者认为《周易本义》“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门人蔡元定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歆,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明末清初,黄宗羲、黄宗炎、毛奇龄和胡渭等人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陈抟、蔡元定都曾先后入蜀地求道,今从传世的彝族文献中,可以看到与陈抟、蔡元定相同的河图洛书,只是名称是彝族语,河图读音为“付拖”,洛书读音为“鲁素”。
距今约 5300年至 5600年前凌家滩含山玉版,已经具备河图洛书的基本元素,在出土时,玉版夹放在玉龟甲里面,这与古文献的《黄帝出军诀》“元龟衔符”、《尚书中侯》“元龟负书出”、《龙龟河图》“元龟负图”记载如出一辙。含山玉版是 4为基数,以 5为枢纽,以 9为成数。玉版的八角星纹、圭形纹饰与四象、八卦都是吻合的。大圈圈内的八个圭形又分为八,极有可能当时已经有了 64卦。《系辞传》伏羲神农重六十四卦得到了考古的印证。
南京博物院珍藏的 T15: 41号藏品,距今 6000年前青墩麋鹿角刻纹,有五组矩阵,刻纹也是以 4居中为基数,每组的五个数字和都是 26,这是最早的洛书,体现了当时部落联盟已经具备统一的价值观,这是九宫洛书大一统思想的滥觞。(洛书九宫是三阶幻方,按 n 阶幻方和为 0.5n( n² +1)。三阶幻方 0.5× 3( 3² +1) =15;如果是 64卦则为八阶幻方 0.5× 8( 8² +1) =260)
彻底发现《系辞传》的河洛结构意义重大。这是易学史上最大的谜题。《系辞传》是按河洛结构编排的,犹如围绕河图金字塔做出的说明书,因此前后行文就出现了欧阳修所说的“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近代李镜池《周易探源》说:“《系辞》......毫无系统,东说说,西谈谈;说过了又说,谈过了又谈;拖沓重复,繁杂矛盾,好一味驰名古今的‘杂拌儿’!”
王充《论衡·正说篇》曰:“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归藏氏之王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易纬·是类谋》:“子乙世配丑子,予姬昌赤丹雀书也。演恢命,著纪元苞。”郑玄注:“文王受丹赤雀书而演,谓作《易》。”《乾凿度》言文王“受箓应《河图》”,受箓者,即谓受丹书王命之箓也。《系辞传》,司马迁谓之《易大传》,可知《系辞传》地位之高。综合《史记》《汉书》《左传》等记载,以及《系辞传》内在的逻辑内涵,《系辞传》当是继承周公《易象》的作品,故《系辞传》的河洛结构当源于文王丹赤雀书河图。这张隐藏 2500年乃至 3000年的河图竟然与朱子《本义》的河图完全相同!汉代经师亦然不知《易象》河图之真容,只是把这张图称为五行、玄图之类。所以当北宋陈抟门人推出河洛时,难免令人生疑。自朱子颁布河洛以来,河洛学一直影响东亚儒学、道学、医学、术数等各个学科,可谓未离道统。近代疑古学者鄙视河洛,也因此丧失了古人大道智慧的传承。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22年12月19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
相 关 链 接
经学专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周易诠释》《周易密钥》发布
让所有人都轻松读懂《易经》
解易入门1:学易经就像骑三轮车,从小都会
解易入门2:八卦取象
文化传统己亥年《易经》课程公告
卦爻演绎共读在京启动:西木《易经》读书会
戊戌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图文回顾
己亥年天水演易游学图文回顾
第三轮64卦演易小结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最新修订及传习情况
喜欢上青州,记辛丑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
壬寅虎年文化传统第四轮演易共读安排及报名
崔彬彬:壬寅年巴蜀游学心得——正心修本
开学啦 | 9月12日起,文化传统第四轮演易共读之《易传》学段安排及报名
修己·仁爱·自觉·利他
解悟经典 修身治学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 管子四篇 | 养生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