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自古被誉为神书,被列为群经之首,在中国文化中地位超然。
作为古代必学必考科目,历朝历代的大学者都会研习《周易》,并作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继而终生受益。今天很多人也想学易,但却总是不见其门。
本文主要讲一讲周易成书结构和卦序的问题,当你把《周易》看成一部超级历史大片时,入门可能就简单多了。
01
《易经》的结构
先带大家简单熟悉下易经的结构。
纵观全书,《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64卦和由其分解出来的384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常用预测术中的六爻、梅花、奇门、太乙、八字等,本质上都由此发展而来。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易经卦爻的主体结构由周文王在伏羲八卦基础上推导创立,爻辞由其儿子周公姬旦补充编写,十翼由孔子最终著就。
可以说,《周易》是上古三大圣人的终极智慧结晶。
了解完易经结构,再认识下易经最基础的64个“卦”。八卦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不清楚64卦到底是什么。
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代表宇宙间最基础的八种要素。64卦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两两相配而成。
比如乾卦和坤卦组合,乾在上坤在下,就是天地《否》卦;反过来坤在上乾在下就是地天《泰》卦。
否卦和泰卦互为综卦,也可以说互为镜像卦。
02
朱熹《卦序歌》
接下来,要熟练掌握64卦的卦名和具体顺序,简单方法可以背诵朱熹的卦序歌。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把六十四卦的卦名按次序编成七言诗句,方便背诵。歌诀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上篇的30个卦)。
咸恒遁兮及大壮周易本义颐卦解释, 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下篇的34个卦)。
比如“乾坤屯蒙需讼师”一句,列出了易经64卦的前七卦:乾卦、坤卦、屯卦、蒙卦、需卦、讼卦、师卦。
03
孔子《序卦传》
周文王当年编写六十四卦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的。为什么一定要按这个顺序来呢?
其实这其中蕴藏了文王独特的思想系统。孔子为厘清这个问题,专门写了《序卦传》,也就是十翼其中的一篇。
这个《序卦传》,简直像极了一部超级无敌宇宙社会历史大片!
先看上经三十卦,孔子是这么分析64卦顺序由来的:
1-2、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天地,即《乾》、《坤》二卦。
其代表了世界的创立期,宇宙从混沌中慢慢显现出边际。不管是盘古开天地,还是上帝创世纪,亦或大爆炸理论,都是指这个时期。
3、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
天地有了,无机物首先充斥世界,然后是生命诞生。单细胞生物出现,继而草木开始萌发,千百万亿种生物竞相出现。
《屯》卦代表了事物的初创期,有破土而出的意思。
4、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刚出生的万物,尚处于蒙昧的状态,智识未开,一片懵懂,傻里傻气,到处漫游。
《蒙》卦,有蒙昧、幼稚、懵懂的意思。
5、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任何生物想成长都需要补充营养,需要雨露滋润。
这就是《需卦》的含义,象征饮食,也有等待、需要之意。
6、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大家都需要食物,都想填饱肚子,有些吃饱了还想存储食物。但资源是有限的,如果都想要吃的,这时候必然会发生争抢和斗争。
《讼》卦,即诉讼、斗争之意。
7、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要斗争,要打架,靠一个人怎么行呢?人群中的聪明人便会把大伙组织调动起来。
于是人们根据各自立场和诉求分帮结派,形成不同的团体、党派、阵营甚至不同国家。
《师》有群众、军队的意思。
8、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斗争除了武力征服,还能通过以德服人、分化瓦解,这时候就要展现自己优越性。
你的制度好还是我的制度好?最终都要看GDP、看生活幸福指数。于是在各自组织内部,人们开始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
比,即比和、联合、互助的意思。
9、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一个国家或组织的人如果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必然会有所发展,有所积蓄,百姓都富起来了,逐步也会形成可靠的社会保障制度。
小畜,即积蓄、储存之意。
10、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开始富集,物质条件达到高潮!
这时候人开始追求精神满足,即管子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开始讲礼节、讲仪式、追求精神文化的发展。
《履》卦,即礼节、规矩、法律、道德等。
11、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物质极尽丰富而奢华,精神生活也达到了顶峰,整个社会发展进入高潮期。如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
《泰》卦,有安泰、富裕、鼎盛的意思。
12、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任何一个组织、社会或国家,巅峰期不可能永远保持。这时候盛极必衰,组织便会走向衰退和没落。如唐朝的安史之乱、清末的八国侵华等。
《否》卦,有恶化、阻塞、崩塌的意思。
13、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在社会衰退的过程中,总会有人站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时势将英雄推向前台,这些智慧清醒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实现国家中兴。
同人,有志同道合、团结共进之意。
14、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顶尖的人团结一致,容易取得耀眼的功绩。这时候他们会占据社会大量的权力、资源,也会得到群众的拥护甚至崇拜。
大有,即大有所成之意,代表所获甚多。
15、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人到了最高点的时候,不能自满。满招损,谦受益。所以要学会谦和、低调,闷声才能发大财。
《谦》卦,即谦和之意。
16、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地位超然、财富丰厚的人,如果还能够谦和低调,便可以获取人心而不被妒忌。这时候就能得到和乐自在的生活。
豫、有愉悦、快乐之意。
17、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一个人或一个社会达到歌舞升平之后,其他人便想加入进来一起享受。因此会有大批的追随者涌入。
《随》卦,有跟随、追随之意。
18、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追随者各怀心思而来,良莠不齐。其中有一部分人便会滋生鬼胎,献媚争宠,搅风搅雨。大好局面便会逐渐动荡,国家陷入多事之秋。
《蛊》卦,有蛊惑、混乱之意。
19、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事情越闹越乱,这时候就要有掌权者出面收拾乱局了。
临,自上而下,有驾临、监督之意。
20、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大人物做事,出来后往往不会急于下手,而是先观察了解情况,找出症结所在一击制胜。
观卦,有观察、旁观之意。
21、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通过观察把问题找到了,害群之马也找到了,这时候就要咬牙拔除隐患,刮骨疗毒在所难免。
《噬嗑》卦,有用力咬合之意,咬碎硬物方能通关。
22、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咬牙拔除硬物后,为了安定人心,不能把伤口暴露出来,要想办法装饰一下。用现在的话就是做个危机公关,坏的也得说成好的。家丑不能外扬嘛,即便千疮百孔仍然要粉饰太平。
《贲》卦,有粉饰、浮夸之意,外实内虚。
23、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
过于注重外表粉饰而不解决内在问题,治标不治本,必然会造成危机,接下来就会逐渐崩退,光环渐渐剥落。
剥,有剥落、掉落之意。
24、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天无绝人之路。社会衰落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自发性的迷途知返,然后又慢慢恢复元气。
《复》卦,有恢复、重复之意。
25、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从磨难中恢复过来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这时候就不会再轻举妄动了,会变得更加理性、智慧。
无妄,即不妄动,不妄求。
26、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规矩严明下来,大家都不再妄动妄言,社会运行逐渐进入法治时代。这时候国家运行会更加文明、高效,发展上进入一个更大的高潮期-大畜。
大畜,即大积蓄、大发展之意。
27、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
随着社会大发展,人人安居乐业,进而达到一种更高级的安逸、颐养的状态。
颐,有颐养、康乐之意。
28、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一旦开始贪图享受,就很难收的住,舒服到极点也容易出毛病。
大过,有过度、过头之意。
29、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贪念和欲念总是无穷的,总是追求物欲享受,很容易掉进别人的陷进里,进而引发危机。
《坎》,即危险、坎坷、陷阱之意。
30、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陷落之后就要想办法爬出来,要爬出来就必须要有可依附的东西。
离,有依附之意,亦有光明、离散之意。
以上,就是周易上经30卦的顺序由来。
可以看出,短短三十卦,就像一部雄浑壮阔的历史大片,此起彼伏,渐次演绎,将整个宇宙、社会、人世的兴衰更替和无穷至理囊括其中。
看完似乎经历了几度文明的大轮回!
至于下经34卦,就不一一解读了,大家可以结合《序卦》自行领会其包罗万象的含义: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周易本义颐卦解释,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晋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所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