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一楠,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医师
谈到中国古代哲学,似乎唤起了深深融入每个人精神底蕴的民族精髓的东西,从它形成到发展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因为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可以说它凝聚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它的构思模型与客观自然体原型吻合,是传统的自然哲学,它在《易经》中有集中体现。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形成
中国古代哲学是朴素的自然哲学,这种哲学起源于中国气的哲学,也可称为阴阳的哲学,同时也造就了民族精神的个性与内涵。这种称之为阴阳说的哲学,始于中国古代的道家,随后被以儒家为首的诸学派所吸收,成为中国哲学的共同分母。道家儒家的经典《易经》是其在古代已经成熟的表现。
《易传·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里的“道”就是指万事万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气的哲学随后又经宋代儒学的哲学家之手,高度体系化,而成为普遍性的哲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气为气体、气味,以及古代哲学名词,即指构成万物的物质性东西。《荀子·王制》曰:“水火有气而无生”。与拉丁语之具有相同含义的概念。但那以后的不久,认为所有现象皆基于气的变化。如朱熹学说(集当时新儒学之大成)认为,气是眼睛看不着,像空气一样,连续的,而且含有能量的物质,因其本性而不断地运动着,气的本质在于运动形态聚集与离散,气聚为可见之物,气散为不可见之气,即万物的生成与消灭,只不过是气之聚散的循环过程。可见传统的自然哲学与现代之科学思想中所展现的思维方法不同,可以说是与欧洲近代诞生的科学不同的另一种思维方式。
正是由与西欧社会不同的思想性和风土文化所致,这就是中国哲学与近代科学的差异吧。我们可以从这种思想和文化角度认识气的运动,而这种气的运动被具体分为阴和阳的运动,阴和阳的二分法原理,在《易经》中被表现为符号,即‘––’代表阴,“—”代表阳,并将这两种符号以二、三、……六组合,即构成四、八、……六十四个模式,由各个模式中的阴阳符号的位置建立起相互间关系,考察从某一模式到其它模式的变化,若将三个阴阳符号组合在一起,则形成八个模式,即八卦,这代表着二进制到三位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近代二进制创造者莱布尼兹从《易经》中获得的思维启迪。
二、《易经》中"阴阳"变化哲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中"阴阳"变化哲学,既造就了中国哲学的性格易经里的哲学感悟,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个性。阴阳的哲学即气的哲学经后人宋代儒学的哲学家之手,高度体系化,而成为普遍性的哲学。其中朱熹的学说,认为气若聚集则重,若离散则轻;重的气运动慢,轻的运动快,因此,把聚集的、重的、慢的称为阴,把离散的、轻的、运动快的称为阳,阴若离散转为阳,阳若聚集转化为阴,可见气的运动是波动性的,这与近代物理学的电场、磁场、电磁波等的运动都是类似的。
磁场
李约瑟恰当地将此称为先验的场的理论、原型性的波动说,可见这与西方哲学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相似之处。气的运动被具体为阴阳的运动,阴阳是一哲学范畴易经里的哲学感悟,是思维的方法,宏观上分阴阳,微观上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古代哲学家据此导出六十四卦,近代也有认为阴阳说是二分法原理。
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为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现象。"阴阳"的思想对儒家、道家都影响很大,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而全本《易经》其实就是在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道德经》
《易经》的基本思路其实就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这就是《易经》的科学内涵:一是思维模式与思维逻辑轨迹,这是人的精神;二是物质的宏观与微观的易流互动模型与轨道,这是自然物质;这就明确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