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七返朱砂反本》
[宋] 张伯端
七返朱砂反本,九还金液还真。
休将寅子数坤申。但要五行成准。
本是水银一味,周流遍历诸辰。
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非常重要的解释万物的根本学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中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在这句活中只是个比喻罢了,按照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来讲,“道”这个东西压根就是说不出来的表不清楚的,如果说出来也就不称为“道”了,所以只可意会。“道生一,一生二”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二生三”这句话就有很多理解了,菩拉提理解就是:每一个阴每一个阳都生出三个。即三个阴三个阳,三个阴分别是太阴、厥阴、少阴,三个阳分别是阳明、少阳、太阳。“三生万物”即世界万物都是由三阴三阳组合而成的。
阴阳的特点
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的意思是有你就有我,我们是互相依靠的,互用的意思是你使用我我使用你,使用阳的时候阴也同时消耗,阴在生长的时候一定需要阳气才行。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也是说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着阳,充满元气而互相调合。这里的阴阳也包括人体的阴阳。高为阳低为阴,相对而言太阳为阳,地球则为阴,两者加在一起才是一个阴阳。而在地球里面再细分的话,山为阳水为阴,这是一个相对概念。那么在人体身上背为阳,腹为阴,所以小孩子让他们多爬行对身体有好处。
阴阳相互转化:
阳和阴在一定程度是会相互转化的,阳极为阴,阴极为阳。这点我们看太极图也是能理解的。就好比我们一直向东走,走到最远的东了也就是最远的西。“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阴阳失衡即为病”是说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使其增益,有时增益它反而使其受到减损。人一切的疾病都在于阴阳失衡,平衡好阴阳就是健康。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就是自然界平衡之道,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万物能自己得到生长过程中想要的东西,没有看到大自然做的事情但是已经看到它的功劳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老子说过的“无为而无不为”也是在阐述这个思想。可自然界究竟依靠什么来做到的,那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他们是相生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世界万物就这五样东西,所有的变化都是基于他们。木是生,火是长,土是化,金是收,水是藏。世界的万物的变化都离不开“生、长、化、收、藏”这个规律阴阳五行学说中黄代表什么,五行不仅相生也相克,“亢则害,承乃制”五行中有其中一个很强大那肯定会有克它的东西。比如说木忽然强了,木生火阴阳五行学说中黄代表什么,但是木亢反而伤到火,火是克金的,火伤了之后金就旺了,又克木了。另外一个例子:土生金,土太旺了金就受伤了,而金克木,木旺后克土。这个思想理解了就明白了一些基本的道理了。
自然界有五行相生相克,在人体内就体现于各脏器,每一个脏器都有一个功能、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来承担这个职责。五脏对应的“风、火、湿、燥、寒”这五个性质,以其的不断变化来保持体内的平衡。
对应的五种情绪“肝是怒性,心是喜性,脾是思性,肺是悲性,肾是恐性”,我们常说的怒发冲冠就是肝经旺向上生发导致的。相对应的怒是伤肝的,喜是伤心的,思是伤脾的,悲是伤肺的,恐是伤肾的。自然五行相生相克,我们的五种情绪也是一样的,木克土,怒胜思,火克金,喜胜悲,水克火。
酸入肝,甜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那么我肝不好是否要吃酸?可以吃但不能多吃,少吃帮助消化,多吃反而伤脾。
对应的季节方向分别是:东边对应的是木气,西边对应的是金气,南边对应的是火气,北边对应的是水气,中对应土气。
肝经开窍于目,心经开窍于舌,脾经开窍于唇,肺经开窍于鼻,肾经开窍于耳,所以眼睛出问题了,干涩等就是因为肝血不足,舌尖红多半是心火,眼睛发红是肝火旺,肾气不足的话就容易耳鸣。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才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有人说按西医的观点,根本找不着经络。其实找不着是正常的,因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就是说是神运行的地方。针灸是通过针刺使得气血通畅,阴阳平衡。《黄帝内经》上非常详细地反人体分了十二正经等。穴位则是气血和外界相通的地方,一般来说是人的骨骼连接部分的空隙,所谓气血游行之所。中医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平衡阴阳,根本方法就是有余则泻、不足则补,具体方法那就很多了。
中医把人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与自然密切相关,用平衡动态的观点强调五行与阴阳,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医更注重的是养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犹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人这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最宝贵的是健康
健康最可贵的是养生
健康就是财富
有健康才有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