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安徽桐城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逃禅以后名行通,无可,五老,弦智,愚者,墨历,木立,药地,极丸,浮庐等。方以智是明清鼎革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诗人,书画家。(摘编自百度百科相关条目)
方以智的诗《独往》:“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这诗与柳宗元“千万孤独”诗《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方以智曾在其诗《书鹿十一传后》中表示要“挹(yì舀)东海之泽、洗天下之垢”。
据百度网文《〈独往〉方以智·赏析》记载:崇祯年间,出身豪门的方以智是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辟疆,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著名的清代词人陈维崧曾经如此叙述方以智早年的生活。“密之先生衣纨裤,饰驺骑,呜笳叠吹,闲雅甚都,蓄怒马,桀黠之奴,带刀剑自卫者,出入常数十百人,俯仰顾盼甚豪也。”(《方田伯文集序》见《湖海楼文集》卷二)以智在岭外时也曾回忆过那时的生活,“忆昔少年秦淮游,千讴万舞芙蓉楼,弹琴击剑擂大鼓,挥毫刻烛陵公候。”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的《永历实录》记载:方以智,字密之,直隶桐城人。姿抱畅达,早以文章誉望动天下。以智诗仿钱、刘,平远有局度,书法遒整,画尤工,弈棋亦入能品,尤嗜音律,喜登眺……
方以智尤以“百科全书派”思想家著称,他在那个“天崩地坼”的大变动时代,深刻体会《易经》“遁”“节”二卦深义,而且进一步深思三世理学与外祖父吴应宾三一之学,提出三教归《易》的学术观和会通古今中西的治学方法,特别是对“质测”之学和“通几”之论的深入探讨,很有深度。在人生观上,方以智以“不浪死虚生以负天地”的入世情怀来关怀今生,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忧患意识来磨炼人生。
水有源头,树有根,知人就得知其根底。
查阅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卷三十五·泰州学案四·明经方本菴先生学渐》得知:“方学渐字达卿,号本菴,桐城人也。少而嗜学,长而弥敦,老而不懈。一言一动,一切归而证诸心。为诸生祭酒二十余年,领岁荐,弃去,从事于讲学。见世之谈心,往往以无善无恶为宗,有忧焉……先生欲辨无善无恶心之体,而自堕于有善有恶心之体矣,是皆求实于虚之过也。先生受学于张甑山、耿楚倥,在泰州一派,别出一机轴矣。”
可见,方以智的曾祖父方学渐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个性的大学者。对方以智影响深远!
查阅佚名的《清代学人列传》得知:方以智出身士大夫家庭。方氏,姚氏,张氏都是桐城地区这一时期主要的世族,而这些所谓世族的成员又经常是政治上(任朝廷官吏)、经济上(占有土地)和学术思想上的代表人物。方的曾祖方学渐除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心学宗》,《性善绎》,《铜川语》等书。因方学渐曾受学于泰州学派的耿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泰州学案》。
查阅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七·遗逸一》得知: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事具明史。以智,崇祯庚辰(1640年)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不久)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康熙十年,赴吉安,拜文信国(文天祥)墓,道卒,其闭关高座时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不久)释(释放)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于世。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有一百多种。比较重要的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静静络》、《医学会通》等。现存共二十余种。(参阅百度百科方以智条)
方以智是明清交替之际科学知识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独特的大思想家。
网友“千江万里”收藏的网文《方以智:东方的黑格尔》说得好:方以智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四大思想家”。方以智尤以“百科全书派”思想家著称。
方以智是明代科学的集大成者。据《桐城耆旧传》卷六记载:方以智对经、史、百家知识基础坚实,“凡天人,礼乐,律数,声音易学象数论白话文,文字,书画,医药,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崇祯十四(1641年)、十六年(1643年)已分别开始写作《通雅》与《物理小识》。
方以智是近代以前第一个提出文字改革的人物。方以智把文字书籍当做随着时代变迁而为人所不断扩充的武库,“吾尝曰:诗书礼乐,扩充之炭斗,优游之桑薪也”。在他看来,文字这一工具和手工业者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创造性的生产是一样的,所以他说:“士以读书明理为业,犹农工之刀耜也。志道游艺,外内一致,张弛鼓舞,全以此养之而化之。文章即性道,岂曼语哉?进德必居其业,立诚用在修词,大畜日新, 道寓于器。”(《通雅》卷首之二)这样对于文字的看法,可以说是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启蒙先觉。(以上主要参阅金秋鹏撰写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方以智》)
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对方以智的《通雅》一书有系列论述,摘要如下:他著有《通雅》五十二卷,考证名物、象数、训诂、音声。其目录为:音义杂论,读书类略,小学大略,诗说,文章薪火,疑始,释诂,天文,地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事制,礼仪,乐曲,乐舞,器用,衣服,宫室,饮食,算数,植物,动物,金石,谚原,切韵声原,脉考,古方解。《四库提要》很恭维这部书,说道:“明之中叶以博洽著者称杨慎,而陈耀文起而与争,然慎好伪说以售欺,耀文好蔓引以求胜。次则焦竑亦喜考证,而习与李贽游,动辄牵缀佛书,伤于芜杂。然以智崛起崇祯中,考据精核,迥出其上。风气既开,国初顾炎武、阎若璩、朱彝尊等沿波而起,始一扫悬揣之空谈。”为清代考证学开其先河,则无可疑。
方以智是孝子。明代皇帝终于醒悟出的用人原则——“求忠臣必于孝子”即出于此。《明史》有多处记载:“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事具明史。”
方以智更是“大节凛然”的义士,是满怀“故国情深”的忠臣。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明京师,明亡时,他是这样的:“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而后他一路反清复明,又是这样的:“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方以智就是这样:宁为明君死,不为清朝官。接下来他独自南来北往,东躲西藏,联络抗清志士,反清复明。最后宁可出家为僧,暗地里即开展地下复明——创立“天地会”。《象环寤记》中说:“以祗支(袈裟,表示为僧)为退路,即为归路。”说明他在梧州为僧,其实际目的是为了回乡。当他回到家乡后,安徽地方官要奏用他时,他说:“匹夫不可夺志,出世人安往(往何处),不得涅盘也?”“祗支”和“涅盘”成为他的遁词和借口。
据后人考证,方以智是清朝替代明朝之际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反清复明的干将,天地会的创始人。据任道斌的《方以智年谱》记载:隆武元年(1645),方以智有过一次桂林之行,住了一年左右。方以智在永历元年(1647)一月十六日又“随驾之桂林”,二月十五日,因不愿拜内阁大学士之敕,便逃入湖南新宁的山中。为了躲避兵锋,方以智“因树依岩又一年,当空稽首向烽烟”(《庚寅元旦平西山中》)。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方以智曾经逃进夫夷(汉代的夫夷侯国,即现在的新宁县境内)的深山,变姓不出。他的《独往》一诗写的就是这时的生活。“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畏听干弋信,愁因风雨生。”余英时先生《方以智晚节考》“小引”,对方以智一生有一段相当简要精当的概括:密之一生,大节凛然。早年怀血疏为父鸣冤,孝名满布于中朝。中岁避党祸流窜南荒,姓字见重于乡曲。及乎国亡不复,则去而逃禅。(读《遗民高僧方以智不顾一切拯救父亲 惊动崇祯皇帝》(2015年03月23日 10:44来源:姑苏晚报 作者:简雄 原标题:《方以智:遗民高僧割不断的俗缘?》)
黄花岗72烈士中,有69人是天地会门徒。中国致公党,其实是天地会的一个分舵。至今,天地会(洪门)依然是海外最大的一个华人帮派。
苏忠《天地会创始人——方以智故居行》(2010-09-28 14:01)提到:这让我想起了在南京寻访王安石故居时的情形,当时也是到快离开南京的最后一刻才找到。话往回说,车夫见拉到的是一个破败小院子,不解地问这地方有什么好看。我说,你知道天地会吗?他说知道。我说就是这个人牵头的。车夫点了点头。我说你知道孙中山蒋介石吧。他说当然知道了。我说他们都曾经是这个人的隔世门徒。网上查阅资料显示:方以智故居,坐落于寺巷“凤仪里”,原名“廷尉第”,乃其祖父方大镇廷尉之宅第,其孙方正瑗,命名“潇洒园”。
白梦《方以智:一生在“逃避”》(《安徽合肥报》2012年1月18日)记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史料指向一个横空出世的大胆推论——方以智是洪门领袖,天地会的创始人!值得欣慰同时也最为巧合的是,方以智去世240年后的1911年10月,洪门弟子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成功,终于推翻帝制,实现了“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政治理想。方以智生于辛亥,死于辛亥,而洪门最后的革命也成于辛亥。他的祖父方大镇用《易大传》“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之意为其命名方以智,字密之。考其一生事迹,德兼方圆易学象数论白话文,智通神慧。而最终他成立了如此秘密的地下组织,其理想抱负绵延数百年,终得实现!
方以智还是“桐城文派”的鼻祖之一。左虎平《桐城派奠基人之一方以智的传奇一生》(来源:共识网2015-08-15 16:01)写道:清初宰相张英云:“今海内外宗密之先生,盖五十余年矣,先生为才人,为学人,为忠臣,为孝子,博文大雅,高风亮节,为近代士人之冠”。(见《笃素堂文集》)昔年方以智故居大门,曾书写一副对联:“一门五理学,三代六中书”.方以智家族的那些杰出女人们,他的母亲、姑姑、妻子以及儿媳和孙女们,她们犹如一簇簇山野间绽放的幽香百合,给方氏家族的传奇添加了一缕缕幽香气韵。
著名学者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十六章▪方以智战斗的社会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体系》里称赞方以智,论道:方以智最为王夫之所敬,船山遗书姜斋六十自定稿有两首诗为方以智而作。一首是因方以智给刘安礼书垂顾念之情,而表白难以相从之意:“洪炉滴水试烹煎,穷措生涯有火传,哀雁频分弦上怨,冻蜂长惜纸中天,知恩不浅难忘此,别调相看更冁(chǎn笑的样子)然,旧识五湖霜月好,寒梅春在野塘边。”(注:前二句烹煎、火传指方的哲学,见后)第二首是弔(吊)方以智,诗二章:“长夜悠悠二十年,流萤死焰烛高天,春浮梦里迷归鹤,败叶雪中哭杜鹃。一线不留夕照影,孤虹应绕点苍烟,何人抱器归张楚,馀有南华内七篇。三年怀袖尺书深,文水东流隔楚浔,半岭斜阳双雪鬓,五湖烟水一霜林。远游留作他生赋,土室聊安后死心,恰恐相逢难下口,灵旗不杳寄空间。”(“南华”指方著的《药地炮庄》,“远游”指方著《九将》等赋)。
方以智“逃世还传救世方”。 这就是他在诗所说的“天地一时小,惟馀谷口宽”(《诗集·逍遥洞》)的意思,他在现世只有入山一途,而从世界观讲来,则上下天地的秘密都不算什么难事。所以方中通说他父子俩虽然逃佛,而哲学研究是从未中辍的,所谓“逃世还传救世方”(《迎亲集·陪诗》)。
后人以“龙眠狂生,故国情深”称赞方以智,方以智穷其一生,尽力延续中华文化之命脉。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方以智实为人之高师,真为世之模范!中华文化五千多年,之所以薪火不绝,即使在最危险的关头也缕缕绵延,就是因为有方以智这样打落牙子和血吞,坚忍不拔、至死不渝的仁人志士在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