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建筑风水 » 正文

风水堂:风水两大流派

2024-03-14 12:16

风水两大流派

中国风水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及科技进步不断充实完善,由于认识偏重之差,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最基本的两大宗派:

一种是形势宗,因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诸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峦头,三合。

另一种是理气宗,因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诸如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宫、三元运气等,所以又称三元,理法。

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势,论断于阴阳、五行生克之理,以峦头为重,诸如:晋人郭璞的《葬经》。元明以后,注重天心合运,以理气为重,效地法天,诸如邵雍“卦气运会”之说盛极。

中国风水学中“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中国风水学按照应用对象:又分阳宅风水,即阳宅相法,专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择址布形;阴宅风水,即阴宅葬法,专司死者的陵墓坟冢的择址布置。

中国风水学对于住宅所处环境的不同,又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区分(如《三元地理》)。在风水学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对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则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形法、理法并举。

中国风水学的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

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现场操作工具—罗盘,确定选址规划方位。

中国风水学无论形势派,还是理气派,尽管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实际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须遵循如下三大原则:

(一)天地人合一原则;

(二)阴阳平衡原则;

(三)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今天先说形势派,明天在说理气派概念。

形势法

形势法,即峦头法,五大要素是龙、砂、水、穴、向。

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则是峦头法的五大步骤。

峦头法对五大要素的要求是: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

峦头法主要是以形观风水,形中寓理。

觅龙

龙脉,即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作龙。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

如《管氏地理指蒙》:“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借龙之全体,比喻夫山之形真”。山之延绵走向谓之脉。

建筑形状风水_建筑形体风水实例_形体实例风水建筑设计

如《地理人子须知》:盖取象“人身脉络,气血之所而运行”。中国风水学有“来龙去脉”、“寻龙捉脉”、“寻龙望势”之说。龙脉有分支,有大小长短建筑形体风水实例,故谓“龙犹树,有大干,有小干;有大枝,有小枝”。

干龙,地域延绵千百里,山脉必然是名山,如昆仑山等;大江大河必是名江名河,如《地理人子须知》:“以水源为定,故大干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龙则以大溪涧夹送,大枝龙则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则惟田源沟血夹送而已”,“观水源长短而枝干之大小见矣”。中国古代城市选址:“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中国风水学将中国地域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界,将中国的山系分为南、北、中三大干龙。

龙又分阴阳龙。如果山脉由起点按顺时针方向盘旋,则为阳龙。山脉逆时针运行,为阴龙。

龙又分顺逆龙。龙脉的干支,当干龙与龙支方向一致时,称为顺龙,反之则称为逆龙。

风水宝地通常是位于顺逆龙保持平衡状态的地方,如果只有顺龙没有逆龙,山脉就无法聚生气。

龙按大的区域分三种:山野之龙,平岗之龙,平地之龙。平地亦可寻龙,虽脉落平洋,可微辨体势,“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

吉龙应当是山脉(龙脉)光肥圆润,尖利秀差,势雄力足,雄伟磅礴,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滚动,气脉贯注,绿树为盖,枝柯掩映,气象万千。

凶龙是山脉无势,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

觅龙,就是对山脉的观察选择。有山就有气,所以觅龙实际上是对“气“的追求,寻找能够“迎气生气”的地域。觅龙就是要选择来龙深远、奔腾远赴的山脉。具体概括为:觅龙要分辨五势九龙,分清走向,确定阴阳向背,论定吉凶宜忌,以选定具体地点。五势、九龙是对山脉的宏观概括,本身并无截然的吉凶区别,选择中还要配合其它因素来具体分析。论定吉凶则常常要配合阴阳五殂学说、天象、人及生肖动物进行类比来推断。

察砂

砂者,泛指穴之环卫诸山,反映山之群体关系;隶属来龙之主山。

《地理人子须知》说:“砂者,古人授受,以砂堆拔山形,因名沙尔。”

沙、砂相通。今天,我们将军事用来描述地形地貌的立体地图称为“沙盘”,正是中国风水学砂法的古今用实例。

在风水格局中,砂乃统指前后左右环抱城市的群山,并与特达尊崇、城市后倚的来龙、或谓主山镇山者,呈隶从关系。

如《青囊海角经》说龙与砂的关系及砂的环境景观意象:“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垂头俯伏,行行无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呈祥之象;远则为城为廓,近则为案为几;八风以之而卫,水口以之而关。”

关于砂法最典型的有“四神砂”之说。

《曲礼》注云:“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然则地理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别四方之山,非谓山之形皆欲如其物也。”

中国风水学中砂法的这样描述意象,如《葬经翼》:“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如云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言简意全,生动说明了砂山完美,作用是相当大的。

按照中国的地理位置来说,在西、西北、北、东北四个方向有刚烈之风,中国风水学称之为大刚风,在这些方位有山屏护自然有利于安居乐业,这正是一个半圆环。由此,也可得到中国风水学砂山环抱实际意义的启迪。

案山、朝山,皆属与主龙脉相对应的穴前之山,统称朱雀。“近而小者,案山也;远而高者,朝山也。”

要求“近案贵于有情”,“但以端正圆巧,秀美光彩,平正整齐,环抱有情为吉”;而“远朝宜高”,“贵于秀丽”,有呈“远峰列笋天涯青”之势。

中国风水学对于选定区域,重在人的心理对居住空间“气场”的感受。如“穴前无山,则一望无际为前空”,“易野一望无际,有近案则易理之气为之一收。”龙法“观势”,砂法“喝形”,如玉台、华盖、宝盖、宝顶、宝椅、印斗、文峰、文笔、笔架、三台、玉斗、锦屏、锦帐、凤凰等等。前朝,泛朝山,案山,皆属与主龙脉相对的穴前之山。近而小者曰案,取贵人惊案施命之义。凡近案远朝两备之地,均属贵地。

案山要低小形美,如玉几、横琴、眠弓、峨眉、三台、笔架、天马、龟蛇、金箱、玉印、书筒、席帽之类形。

建筑形状风水_建筑形体风水实例_形体实例风水建筑设计

朝山要有情朝拱,特异众山而独秀者,凡迢迢远来,两水夹送,拜伏而至者谓之“特朝山”,为最上格。

乐山,亦称乐砂,为穴后衬托之山,近穴处贴身盖应托帐之小山,乃“横枕穴之砂”。

中国风水学对于穴位之前朝、案山的苛求,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穴前收拾周密,无元辰直长、明堂旷阔、气不融聚之患”。

中国风水学的龙、砂、穴法,对人聚环境“生气、纳气、聚气”的要求,以今日现代建筑的景观、外部空间设计等理论比较,其用意也是相当高明的。

除了上述“四神砂”之外,又有“四神砂”的环护“罗城”之说。

罗城,亦称罗城填局,指前朝后托之山统被周围之远山盘绕,补缺障空之“山外山”。状若城墙之垛。要求重叠高耸,恰如“拱役环抱无空缺,宛然造就一乾坤”。罗城是风水格局的局外局,地理形象之外延。

对于水口,又称水口山或水口砂。“水口砂者,水流去处两岩之山也。且不可空缺,令水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叠,交节关锁”。

实际上,水口砂所居地位不啻天然门户,故中国风水学又称之为“地户”。与此相类似,将水来处的水口砂又称之为“天门”。中国风水学将门、水口喻为“气口”,如人之口鼻息道,实与运命攸关,故对水口砂极为重视,既须险要,又须至美,以壮观瞻。

一般要求在“水口间有大桥、林木、佛祠”、“建台立塔本相宜”。

以上是城市、州县等区域规划的选址标准,是针对区域大格局的。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居住小区及单体建筑的选址规划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寻到上述理想的“四神砂”的环抱格局。但在“山环”这一物理抛物面“聚能器”的指导原则下,亦可因地制宜,在考虑周围建筑环境的情况下,规划自己的方案,一样能收到良好效果。

四神砂,在都市中变成了前后左右建筑物。

中国风水学将砂比作龙的环护山丘,龙的帐幕,龙的仆从。察砂实际上是探寻能够“聚气藏气”的地理环境。中国风水学不仅注意山脉是否能“迎气生气”,而且力求能“聚气藏气”。

观水

水指水源、水流。观水实际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形态及水质。

中国风水学认为:山不能无水,无水则气散,无水则地不养万物。水能“载气纳气”,这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大山脉能“迎气生气”,山环能“聚气藏气”,水能“载气纳气”。

由此,中国风水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山主富贵”“水主财”的共识。

中国风水学有谓“地理之道,山水而已”。

水被视为“地之血脉,穴之外气”,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脉之贯通也”。“觅龙点穴,全赖水证。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观其止。”

《葬书》:“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吉地不可无水”。

水法主要是论证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以及水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得出“山管人丁水管财”的概率性规律。“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

点穴

建筑形状风水_形体实例风水建筑设计_建筑形体风水实例

中国风水学论穴,来自人体脉络穴位的比拟。认为地理脉络与人体脉络具有相同的规律。认为“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

就城市的山川格局而论,风水学理论以龙脉的聚结,即山水的聚结来进行考察,有大中小三种“聚居”:“大聚为都会,中聚为大郡,小聚为乡村、阳宅及富贵阴地”。穴又引申为龙脉止聚,砂山缠护、川叙萦回,“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之一区域点。故又有称“区穴”、“明堂”、“堂局”者,穴为它们的核心之点。

明堂,“明,取义于临而忌塞;堂,则取义中正忌偏”。“形来势止,前亲后倚”,“宾主相登,左右相称”的围合格局。由山水聚结大中小而论明堂的宽平,堂局大小,进而决定建置城市,乃至建筑群体的规模。“堂局最广阔舒畅者,为藩镇省城,次者为大郡大洲……方圆四五十里,小者亦二三十里……最小者亦必数里”。然后,在体国经野、辨方正位之后,依营国制度规划城市并以营造制度而经营之,这实际上就是现代城市环境容量的规划。

在规划完成之后,一般在穴位处开挖“金井”以“相土尝水法”验证地理地质情况。穴的选择,关键在于“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即:“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解而成形象了。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对于现代城市或建筑物选址和规划,即场所设立,应考虑中国风水学的龙、砂、水的重叠、关拦、内敛向心的围合调场作用,以达到倚周围山川拱抱阻御风砂,迎纳阳光,阴阳和合,形成良好生态小气候,同时给人以龙、砂、水种种景观意象,皆集中于穴,赋予人最丰富的心理感受和得到游目骋怀的心性寄托。

中国风水学认为“穴不虚立,必有所倚”,“以龙证穴”,“以砂证穴”,“以水证穴”,“因形拟穴”,“全其天工,依其环护”,“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而之耳”,乃至“如画工丹青妙手,须是几处浓,几处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龙、砂、穴、水的选择必须综合权衡方可达到至善至美。

穴是指具体基址,是一个选定了的范围较大的区城中的一个点。点穴也就是指定建筑基址。中国风水学认为“穴要的”,就是要选中那个最佳位置。

风水学恋头法认为“有龙必有穴”。“龙真穴亦真,龙假穴亦假。在绵豆的龙脉中,远者百里千里,近者十里二三里,寻龙于浩远之间,选穴场实非易事。正如《葬经》所云“三年寻龙,十年点穴。”

阳宅、村镇、城池大格局选址中,其穴常以“区穴”、 “堂局”、“明堂”代名之。以今天的观念解释,这里的“区穴”、“堂局”、“明堂”,实为内敛围合的场所。

“明堂”宜宽平,以山水大聚结、中聚结为宜。依“堂局”条件大小而选定和规划城市规模。选定明堂及穴位,营建中以南向为正,居中为尊,后对来龙,前面案山,朝山,左右山水环抱有情,规划纵横轴线,城郭自成。中国现存古城无不是上述风水理论的翻版。

阴宅以葬口为穴。坟墓以金井为正穴,对于阴宅,依穴之形势和地质,选址有十五忌:粗恶,峻急,单寒,臃肿,虚耗,凹缺,瘦削,突露,破面,疙头,散漫,幽冷,尖细,荡软,顽硬。

取向

向即方向、朝向。一般指与建筑基址垂直相对的方向。建筑基址的选定及布局,方向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数。

方向是按八卦四正四隅:震、巽、离、坤、兑、乾、坎、艮代表现代的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并且,按五行学说方向也具有五行特性,根据建筑与人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判定吉凶。这部分内容,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与三元法结合,将八卦、方位、五行、干支等都纳入其中推演,形成了一套独立的体系。

因历史时期不同,中国风水学对龙、砂、穴、水、向的论述主要注重自然山水及其聚结围合的场所,适用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而对于现代城市中的井邑之宅,涉及的是毗邻周围的其它屋宇、墙垣及道路网等,因此,在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龙、砂、穴、水、向被赋予了新的喻义而广泛应用。

例如《阳宅集成》说:“万瓦鳞鳞市景中,高屋连脊是真龙,虽曰汉龙天上至,还须滴水界真宗”。

《阳宅会心集》也说:“一层街衢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是明堂,对面屋宇即为案山。”对井邑之宅的外围环境景观选择或裁成修饰,以“五星形体”或“五行穴星”而仿效“龙法”、“砂法”的山峦形象模拟。

对于建筑物体本身内外形状的规划设计,中国风水学也按同样道理排布。建筑外形注意与周围环境、其它建筑物形体,道路网、相互冲合之间的协调。

《阳宅十书》认为“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故论宅外形第一”。

建筑内形,注意宅院内部环境的布局处理。总的说来应当翕聚、充实、净洁,“三要”、“六事”即宅门、厅堂、居室、井、灶、路、厕、仓、碾磨、畜圈等布置得宜、尺寸合度为吉。

如《黄帝宅经》说:“宅有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令人富贵。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三虚,井灶不处(即水井打得不是地方,火灶安得不是地方)四虚,宅地多屋少庭院广五虚;宅小人多一实建筑形体风水实例,宅大门小二实,墙院完全三实,宅小六畜多四实,宅水沟东南流五实”。总之,“治宅极宜壮实”,“位次重叠,深远浓厚吉”,“恒令清洁吉”。

形势派,无论审视周围山水大格局,还是布置建筑内外形的小格局,其追求目的是获得“迎气”、“纳气”、“聚气”、“藏气”的养生环境。

今天就简单分享到这里,我们下一期再见!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