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华中建筑第26卷目前中国行政建筑布局风水,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发展高速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明显转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深入的社会经济改革,中国的政府也开始由“经济建设领导型”向“公共社会服务型”转变,从而实现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演变。随着这一演变,许多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前的地方政府办公楼已不能满足新型政府的功能需求,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服务型行政中心就成为了建筑师新的研究领域。行政中心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环境质量以及所反映出来的行政服务特征都成为了人们评价当地政府的一个重要参照元素。按照现代设计理论,建筑空间应符合功能的需求,行政中心的形态、特征与行政活动的功能需求紧相连,并随着中国行政、经济进一步的改革深入而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2006年岁末,笔者有幸受邀参加黄冈市行政中心设计方案竞标,下面,笔者就黄冈市行政中心建筑方案进行一下阐述,以期达到交流探讨,互相学习的目的。现代中国地方政府行政中心设计模式探讨24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739X(2008)06-0080-04从湖北黄冈市行政中心设计的分析入手,对现代中国地方政府行政中心设计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现代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服务的模式和特点,总结与之相对应的行政中心的建筑特点。
关键词行政中心黄冈市设计模式建筑,nters.,,Mode,项目概况位于湖北省东部的黄冈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是一块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素有“吴头楚尾”、“湖北东大门”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黄冈人杰地灵、名家倍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将星闪耀、民风淳朴的革命老区,曾经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黄冈人弘扬崇文重教之风尚,继承先辈艰苦奋斗之传统,紧跟市场经济大潮,勇走改革开放之路,使黄冈这块兵家争雄、文人争风之地,成为一片充满商机与活力的投资创业热土(图1)。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将市级领导机关迁出老城区,兴建新的市政服务综合大楼,是适应市场竞争、打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及其配套综合能力的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城市东扩、壮大市区龙头和推进黄冈的城市化进程、方便基层人民群众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本科生区位分析建筑设计研究esign有关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研究:第26卷华中建筑本项目基地位于黄冈市东部的高新区,与东方广场一路之隔。该项目是集办公、会务、后勤服务、市政广场和停车等多种功能与一体的建筑综合群体;由三栋建筑单体组成,分别是位于基地最北端的行政综合服务大楼,位于基地东侧的信访局、档案馆大楼和位于基地东北角的武警中队。三座新建建筑将与基地两侧的原有建筑——市公安局大楼和黄冈市总工会共同营造出一个大规模的市政广场——世纪广场。
该项目的主体建筑——行政服务综合大楼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4.6hm,可容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大班子的同时办公工作(图2)。设计理念从解放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行政中心遵循“大院式”的布局形式,给人很强的权力中心的感觉。改革开放以后,行政中心设计开始步入正轨,但是,在规划选址方面很多地方仍旧沿袭着以前的传统,将行政中心无意识地放在城市中心最繁华,最便利的位置,让行政中心在地方群众的眼中象征的更多的是权力;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利用修建行政中心之机大搞形象工程,盲目的贪大求全。这与国家的行政经济改革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正是需要我们改正的。我们知道,现代行政中心作为城市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工作地点,必然是城市政治生活的核心,反映出政权的抱负与理想、政府与市民的关系、政府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和职能。他是城市的心脏,是城市政治经济的主导,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是城市形象、特征的代表,是城市形象及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它与城市公共空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行政中心既具有城市物质性功能又有精神性功能,是一种具有复杂内涵的建筑形式。黄冈市行政中心力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建筑大气恢宏,姿态开放,能够彰显黄冈市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城市精神和面向未来的豪情壮志。
为此,本设计中,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设计理念。2.1建筑与环境通过对黄冈的城市形态与基地周边环境的解读与分析,可以看出已然形成的黄冈高新区的城市中轴线,而本项目特别是本项目中的主体建筑正处于这条城市轴线序列中的终结点,与本项目在城市中的地位契合得天衣无缝。另外,基地周边环境较为开阔,特别是一路之隔的东方广场,为本项目提供了广阔的视觉角度;因此,只有确立恰当的建筑形态,才能赋予本建筑较强的控制、统领全局的能力。2.2水平与垂直通过进行多方案的比较与对大量现有资料的对比研究得出,对于这个特殊的用地,水平延伸的建筑体量与竖向发展的建筑体量相比,前者在对基地的统领和控制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2.3严整与活泼采用严整的对称式建筑形态,对于这个特殊的项目——行政中心更能凸显其在城市空间中的核心地位。本方案在主体建筑——行政综合服务大楼的形态与市民广场的设计上上采用严谨对称的方式,而在附属建筑和后部场地的处理上则采用较为自由活泼的手法。2.4功能分区图82华中建筑第26卷造,使其以实为主,浑朴厚重,而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处理上则虚实结合,开合有度,注重内部空间的质量。
中间的市政府和市委大楼左右围合的中庭内院互相衔接,在严整有秩的办公空间序列中插入一个变化丰富、具有无限延伸感的空间要素,为日常严肃紧张的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放松场所。2.5人工与生态建筑是人工的环境,但在本方案的设计中,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贯彻始终。建筑处于绿化水景之中,延承并联结由遗爱湖、东方广场和东坡赤壁组成的纵、横两条城市绿轴,完善城市的景观体系; 而绿化水景则引入建筑空间之内,极力营造建筑的 生态环境,在建筑内部形成特有的微气候,达到改 善办公环境、节约能源的效果。 总平面设计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 快速发展,行政改革的日趋成熟,沿海发达地区政 府职能部门开始由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他们在行 政体制上开创了先河,伴随而来的新型行政中心建 筑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相对于古代封闭院落式的 布局,现代行政中心更强调的是一种开放。因此, 不但行政中心担当了行政长官办公设施的功能,他 还担当着和市民进行交流以及提供市民活动的场 所。基于这一点,很多行政中心开始和广场、文化 中心或商业中心结合起来中国行政建筑布局风水,形成一个城市的休闲娱 乐文化中心。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城市行政中 心就是一个城市的综合性公共场所(图2~ 后随着行政办公更加得透明化,公开化,行政中心的形式必将沿着封闭走向开放的路线走下去,这些 都在本设计中着重体现。
3.1 总体布局 本项目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分别是行政服务 综合大楼、市信访局、档案馆大楼和武警中队综合 楼。其中,行政服务综合大楼作为市委、市政府、 市人大、市政协四大班子的办公场所,无疑是三个 单体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将其置于基地最北端的中 心位置。行政服务综合大楼与其他两个建筑单体将 与基地两侧的原有建筑文化中心和公安局大楼共同 围合出一个完整的市政广场——设计中我们称之为 世纪广场(取黄冈市在新的世纪大展宏图、展翅腾 飞之意)。另外,在用地的最北端、行政服务大楼 的后部,我们也设计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广场,在 此,除了预留、规划了二期项目用地外,还精心营造 了供工作人员休息娱乐和后勤生活的景观与设施。 3.2 竖向设计 如前所述,市行政服务综合大楼由三部分体量 组合而成,中间主体部分高13层,作为中心主体, 他与基地后部连接,气势恢宏。左右两个附楼高5 层,三组建筑一字排开,前后稍有错落,形成以欢 迎、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纪广场。为增加整个建筑群 体的空间和视觉层次,营造主体建筑在形象上的庄 严感,设计中将广场后部地势升起,形成高台;高 台两侧设引道连接基地两侧的道路。主楼正中主入 口设置大台阶与弧形车道直达入口大厅门前;左右 两个附楼同样设大台阶与汽车坡道连接,形成良好 的交通联系和景观效果(图4)。
3.3 交通组织 设计中采取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行人通行通 过世纪广场和大台阶到达个建筑单体;汽车则由广 场东、西两侧的道路直达各建筑单体门前。这种方 式有效避免了人、车流线的交叉干扰,使这个建筑 群体交通流畅便捷。同时,主体建筑——行政服务 大楼周边的环道保证了主楼的各方向交通及相对独 立性,并提供了环行消防车道(图5)。 3.4 广场设计 本设计中世纪广场呈南北向矩形,形态完整 6)。广场分为两个层次;广场南侧以休闲绿地和水体为主,一方面沿承对面东方广场的生态 环境,一方面担负着与城市交通干道的空间限定, 保证整个广场稳定安静的空间形态。广场北侧则以 硬化铺装为主,满足广场的另外一项重要功能—— 大型的集会与演艺活动。南北两个层次之间以广场 鸟瞰图83 第26卷 RE 华中建筑 中轴线衔接为一个整体,在广场南侧的左右两角设 置水景,以取中国古代礼制建筑“辟雍”之神韵, 暗合天圆地方之意。 由上文可知,黄冈市行政服务中心现代行政 中心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的建筑功能。所谓主体功 能主要为政府机关人员的办公等事务性管理;客体 功能主要为建筑功能的外延,为广大市民服务,包 含:礼仪空间,市民公共空间、对外行政服务等功 能。本设计充分考虑了主体和客体双方面的功能, 市民广场、行政综合楼以及其他辅助建筑满足了建 筑群在功能上的需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