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森原创格言:
一,风水学不是学者致富的工具,而是学着以改变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福及众生的一项特殊技能
二,风水的核心是如何调节阴阳平衡以及接近平衡的所有法则
传承华夏文明,共享幸福人生,学习易经大智慧,知命而不惑。谦谦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欢迎关注公众号与今日头条号:陈炳森国学讲堂,所有风水命理系统视频均有U盘,百度网盘可结缘。预测、布局、实地堪舆另商合费。限量结缘系统成套视频:三合风水80节,每节40分钟,综合罗盘35节,每节40分钟,三合罗盘30节,每节20分钟。八字案例80节,每节平均20分钟,实地堪舆寻龙点穴视频80节,平均每节20分钟。小玄空风水70节,平均每节15分钟,古代皇陵与古墓考察实地视频35节,平均每节15分钟,三元地理风水及头中尾理气60集,平均每节20分钟,杨公峦头风水70集,平均每集23分钟,八面激光射线专用罗盘23节,具体订购请咨询助理微信,竭诚为各位缘主易友服务
八运艮山坤向及寅山申向宅运盘详解,艮山坤向不利属羊之人,寅山申向不利属猴人,均有60年地运。八运艮山坤向及寅山申向均犯上山下水,即向星8走到了坐方,主丁不宁;坐星8走到了向方,主财不宁。所以须采用“倒骑龙大法”破解此局,即在82位置开正门,东北58坐方放置静水或动水,静水就是静置花瓶装满水,动水就是鱼缸,而向方西南82放平底平顶高大立柜代表山,便可。
当然,如果住宅本身在东北坐方外有水或路,在向方西南外有山或高楼,则通过外峦头风水已然形成了“倒骑龙大法”,便无需再如此布置了。
虽使用“倒骑龙大法”有助于提升宅运,可却犯了八运中“正神零神”忌讳,即西南见水,东北见山。所以也容易财来财去,收入与劳动不成正比。
八运艮山坤向及寅山申向开门位置
此坐向除了可开82门,也可开69门,因9为次财星,但69组合为“家出骂父之儿卦”,及容易和下属或子女产生问题,或者头部易受伤,因6属金,主头部,9属火丑山未向择日的法则,火克金,所以头部易受伤。
化解之法为,在门口放置黄色地垫,摆放八只陶瓷工艺品,最好是正方形,颜色也是陶瓷本色或黄色系的,用重土,化泄掉九紫离火。
尽量不要在47位置开门,7是贼星,在八运一定大大破财,更何况47组合又是金克木,所以也伤丁,丁财两失。化解之法为,在门口放置黑色或蓝色地垫,摆放一只米老鼠、猪八戒等鼠类、猪类玩偶,或摆放一杯水,用以化泄掉七赤兑金。此位置可作为学生书房,因学生较少涉及钱财方面。
艮山坤向。正五行属土,八卦中的阳土,居东北之地,介于丑寅之间,兼丑则以北论,山家三煞为寅午戌;兼寅则以东论,山家三煞为巳酉丑。艮山喜丑寅夹辅,忌未申暗冲。乙为正官,丁为正印,癸为正财,丙纳气,壬趋于艮。课宜:四丙、四壬、四癸与寅午戌火局吉。
艮山坤向兼丑未分金。分金线为:丁丑丁未线。坐斗宿九度向井宿十三度吉。课宜:巳酉丑金局与亥卯未木局吉。
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分金线为:辛丑辛未线。坐斗宿一度向井宿六度吉。课宜:寅午戌火局或亥卯未木局吉。
天帝,立春到山,立秋到向;太阳,大雪到山,芒种到向。
(一)艮山避忌:
1.克山运:
甲己年:山运为辛未土,忌日课四柱纳音木克。
乙庚年:山运为癸未木,忌日课四柱纳音金克。
丙辛年:山运为乙未金,忌日课四柱纳音火克。
丁壬年:山运为丁未水,忌日课四柱纳音土克。
戊癸年:山运为己未火,忌日课四柱纳音水克。
2.冲山
艮山坤向兼丑未分金:忌未年、月、日、时。
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忌申年、月、日、时。
3.山家三煞
艮山坤向兼丑未分金:山家三煞忌寅午戌年、月、日、时。
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山家三煞忌己酉丑年、月、日、时。
4.阴府
艮山的正阴府为甲、己二干,单干应忌,双干全切忌。
5.山方煞:忌庚申、壬午日,庚申、壬午时小忌。
6.星曜煞:忌甲寅、乙卯日(时)。
7.冲丁煞:艮山兼丑,忌丁未日(时)。
艮山兼寅,忌辛未日(时)。
8.弓箭煞:地支山没有弓箭煞。
9.剑锋煞:忌丑月。
10.日流太岁:忌戊寅旬克山日。
11.文曲煞:艮山兼丑,忌甲寅旬空日。
艮山兼寅,忌甲辰旬空日。
12.天地燥火:天燥火忌卯酉时,地燥地忌子午时。
13.消灭煞:忌乙卯、癸酉日。
造葬择日,按天地之阴阳论,而不能按干支五行论,天地可论生成,五行主论生克,天地交合生万物,与五行相生相克是两码事。前者是先天,后者是后天。葬山也同论丑山未向择日的法则,这才是真正的择吉。
地吉日凶祸先发凡修造,一定要修主年命、方向和年月均利,才能获吉。古诀云:“不得真龙得日月,也应富贵旺人家。”补龙、扶山、相主。乘其生气,天人合一,若冲亡人,则先人都不安稳,焉能荫益后人乎?若冲孝子,则必凶上加凶,有可能再见死人。凡涉及动土之事,择日更不可免,否则便有可能喜上见凶,凶上加凶的情况出现,轻则伤人,重则夺命乎!忌天火日,
每天以视频、语音及文字与图片,传递易学知识,若有谬误,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